20.2函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体会函数是刻画和研究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关系的一种重要数学模型。2、探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对应的规律。3、结合具体的实例理解函数的概念和自变量的意义。4、能够写出实例中的函数解析式,会确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函数值。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具体的实例,体会从特定的事例中抽象出函数概念,分析两个变量是否满足函数过程,理解函数及其自变量的意义。2、让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探索活动,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模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积极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知识和情感的交流,激发探究的兴趣。2、通过函数概念的学习,渗透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思考方式,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体会生活中事物的相互联系,感受函数的普遍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了解函数的含义,会列简单解析式,会求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及函数值。2、难点:函数的概念,列函数解析式。教法学法1、针对八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征,结合本节课的具体内容,设置“创设情景——主体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提高”的教学过程,体会“做中学”的教学模式。2、充分调动学生思考、探究的积极性,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探究为主,辅以合作交流。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出示图片(这是老师手机中今天天气的实时预报)1、回答问题问题:根据这个图表,你能说出1-6点钟,每个时刻的温度吗?2、思考:生活中的各种对应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体会事物的对应联系,为学习概念做准备。1思考问题探究概念问题一:1、出示图片1、观察这个气温变化图,你能找到凌晨3时,上午9时和下午16时对应的温度吗?你能得到这天24小时内任意时刻对应的温度吗?2、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是多少?最低气温是多少?引导学生体会: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T(温度)随t(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给定一个时间t有唯一的温度T对应。问题二:1、出示问题情景我们曾做过“对折纸”的游戏:取一张纸,第1次对折,1页纸折为2层;第2次对折2层纸折为4层;第3次对折,4层纸折为8层……用n表示对折的次数,p表示对折后的层数.1、请写出用n表示p的表达式。2、根据写出的表达式,是否可以1、思考交流,结合图象,回答问题。2、体会:在问题一的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T(温度)随t(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给定一个时间t有唯一的温度T对应;问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