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18.2抽样调查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普查、抽样调查、总体、样本、个体这些基本概念。2.初步经历数据的收集、处理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能力。3.通过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教学重点掌握总体、样本及个体间关系。教学难点获取数据时,选择哪种调查方式较好,何时用普查,何时用抽样调查,并能说明理由。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式课前准备教师幻灯片学生教学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个人微调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爱你们的父母吗?放学回家后是否帮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你们认为家务活都包括什么?你常在家干什么?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引入概念(1)普查的定义:这种为了一定目的而对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称为普查.[来源:学科网](2)总体:其中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清洗(洗碗、洗衣、洗菜等)清扫(扫地、擦桌椅、收拾床铺、擦玻璃……)2.想一想开展调查要做哪些准备工作?三、互动交流,评点提高例1、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我国每10年进行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指出总体、个体.例2、为了考察××学校××班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指出总体、个体.四、拓展延伸,训练提升1.下列调查中,分别采用了哪种调查方式?(1)为了了解你们班同学的身高,对全班同学进行调查。(2)为了了解你们学校学生对新教材的喜好情况,对所有学号是5的倍数的同学进行调查。师生共同探讨小结如下:小结:(1)首先确定调查目的.(2)其次确定调查对象,明确总体与个体.(3)设计调查表,收集数据.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常住的人口年龄.个体:符合这一条件的每一个公民的年龄.注意:(1)总体,个体均指人口年龄,而不是指人.(2)调查方式:采用普查.(因为为了准确了解全国人口状况).总体:××学校××班全部同学每周干家务劳动的时间.个体:符合条件的每一个同学干家务劳动的时间.解:(1)普查。(2)抽样调查。2.说明在以下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各指什么?(1)为了考察一个学校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调查了其中20名学生每天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2)为了了解一批电池的寿命,从中抽取10只进行试验。(3)为了考察某公园一年中每天进园的人数,在其中的30天里对进园的人数进行了统计。总体:这一年中每天进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