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1)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浦东模范中学东校陈子恒教学目标1、经历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2、通过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探究过程,掌握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能初步应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3、通过课堂练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问题;难点:能准确认出平面图形中的中位线。教学过程一、引入一张三角形纸片,可用一条平行于这个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把其分割成一个梯形和一个小三角形,如果所得的梯形和小三角形恰好能够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那么这条用于分割的直线与三角形另外两边的交点在什么位置?学生动手操作,猜测结论,并说明猜测的依据。二、新课学习(一)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概念:联结三角形两边重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辨析:1、根据概念,三角形有几条中位线?2、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的中线有何异同点?(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1、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的位置和数量关系。通过测量和动态演示得出结论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3、定理的证明:已知:△ABC中,点D,点E分别为AB,AC上的中点,联结DE求证:DE∥BC且DE=BC分析:可先考虑证明数量关系,利用“截长补短”转化成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再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平行关系如图:延长DE到F,使得DE=EF,联结CF。则问题转化为证明四边形DBCF为平行四边形(学生可思考有无其它方法)(三)课堂练习△1、如图:ABC中,D、E、F为AB、BC、AC中点,G、H为AD、AF中点,联结DE、EF、GH若AB=12,BC=8,请完成下列填空:1)线段EF长度为:______2)若线段DE=4.5,则线段AC长度为:______3)线段GH的长度为:_______HGFEDCBA2、已知,如图:△ABC中,D、E、F分别为AB、BC、CA的三边中点,求证:中位线DF与中线AE相互平分说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利用中位线结题时添加辅助线的基本技巧。3、已知:如图点O为△ABC内任意一点,D、E、F、G分别为AB、AC、OB、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FGE为平行四边形变式练习:如果点O在BC的下方,结论是否任然成立?说明:通过图形的运动渗透“中点四边形问题”FEDCBAFEDCBAOGEFDCBA(四)课堂小结1、三角形的中位线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3、观看视频:《历史中的三角形中位线证明》,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习兴趣,进行学科德育教育。(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