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丽,郝智娟,王伊斌,等.城市群人口流动空间网络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2023,43(1):72-81.[ZhangWeili,HaoZhijuan,WangYibinetal.Spatialnetworkandinfluencingfactorsofpopulationflowinurbanagglomeration.ScientiaGeographicaSinica,2023,43(1):72-81.]doi:10.13249/j.cnki.sgs.2023.01.008城市群人口流动空间网络及影响因素张伟丽1,2,郝智娟3,王伊斌4,魏瑞博1(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郑州450046;2.海南省生态文明与陆海统筹发展重点实验室,海南海口571158;3.宁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宁夏银川750021;4.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摘要:选取2015—2018年11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动频次数据,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和QAP(QuadraticAssignmentPro-cedure,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间以及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空间网络格局及演变,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主要结论有:①城市群间人口流动空间网络呈现明显的“钻石”结构,而城市群内部表现为不同丰度的“金字塔”结构,优化提升阶段城市群是人口流动的主体区域,其城市群内部与城市群之间人口流动空间网络结构相较于其他两个阶段更复杂。②人口流动空间网络格局相对稳定,以“胡焕庸线”为人口流动总量的分界线,在优化提升阶段的城市群作用之下,东部城市群的人口流动总频次远大于中西部,呈现出稳定的“东密西疏”结构。③城市群内部人口流动空间网络均呈现小世界特性,形成明显的以相邻城市为主体的“凝聚子群”。④城市群人口流动空间网络影响因素存在差异,舒适度水平逐渐成为人口流动的重要驱动因子。人均绿地面积、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占总人口比重、人均道路面积、人均专利授权量和年均气温等在多个城市群的人口流动空间网络形成中均发挥了显著作用,而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对不同城市群的人口流动产生异质性影响。关键词:城市群;人口流动空间网络;腾讯位置大数据中图分类号:C92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690(2023)01-0072-10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国“19+2”的城市群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这些城市群集聚了全国78%的人口,创造了超过80%的国内生产总值(ht-tps://www.ndrc.gov.cn/xxgk/jd/jd/201908/t20190816_1182948.html?code=&state=123),是未来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城市群与流动人口之间保持着双向受益关系,一方面城市群为流动人口提供了较优质的“三生空间”,另一方面,人口的合理流动更有利于优化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