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乙卷)历史1.孟子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这一观点所依托的时代背景是()A.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B.井田制度的繁荣C.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D.商业活动的衰退【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分析,材料主要内容是小农生生产生活的景象,这一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孟子能够提出这一观点是因为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使小农生产取代了井田制下集体生产,C正确;休养生息政策是源于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观点,A错误;这一时期井田制走向瓦解,B错误;这一时期,工商食官不断崩溃,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商业活动较之前而言是发展的,D错误。故选C。2.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这种风尚()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B错误;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C错误;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安史之乱,D错误。故选A。3.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如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朱熹等人在各地任官期间,都曾刊行自己或先人、名宦、师友、乡贤的著述,地方官学、民间书院等亦以刻书为己任。这有助于()A.士族阶层的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C.科举制度的兴起D.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答案】D【详解】据材料分析“南宋时书籍流行,文人刻书蔚然成风”及所学知识可知,书籍作为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南宋时期书籍的流行推动了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D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所以,士族阶层并非在南宋时期出现,A错误;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错误;隋朝时期确立科举制,唐朝进一步发展,C错误。故选D。4.明初,朱元璋要求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