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专题二十一种群及其动态专题检测题组A组1.中科院康乐院士团队通过分析飞蝗的体表和粪便挥发物,发现了飞蝗群聚信息素——4-乙烯基苯甲醚(4VA)。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获得飞蝗OR35蛋白缺失突变体,发现其触角和锥形感觉神经的生理反应显著降低,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飞蝗幼虫活动能力强,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4VA通过负反馈方式调节蝗虫种群密度,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C.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D.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属于化学防治答案C飞蝗的幼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可利用样方法调查飞蝗幼虫的种群密度,A错误;4VA能够响应蝗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并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4VA可使蝗虫聚集,聚集的蝗虫释放的4VA进一步增多,能吸引更多的蝗虫,因此属于正反馈调节,B错误;飞蝗OR35蛋白缺失突变体对4VA的响应行为丧失,因此说明OR35可能是4VA的特异性受体,C正确;用人工合成的4VA诱杀蝗虫利用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属于生物防治,D错误。2.藏羚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也是青藏高原特有的濒危物种。近年来藏羚种群数量逐渐增加,濒危程度连降两级,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由“濒危”降至“近危”。如图是西藏藏羚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B.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规律C.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不能直观反映种群的现状D.提高出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答案C人为影响可能是藏羚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A正确;据图可知,藏羚种群数量整体表现出先降低再升高的规律,B正确;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能直观反映种群的现状,研究种群的分布和数量变化有利于对种群的保护,C错误;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提高出生率是增加藏羚种群数量的重要途径,D正确。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中描述了种豆时豆长得稀稀疏疏,杂草却生长旺盛的景象;“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中描述了草本植物在冬季枯死、春季复苏、夏季生长繁茂的景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杂草与豆是种间竞争关系,是影响豆种群数量的生物因素B.调查杂草的类型和对应的种群数量,可采用样方法C.去除全部杂草,豆的生存压力降低,会呈“J”形增长D.“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受温度、日照和降水量等变化的影响答案C“豆苗”和“草”竞争阳光和无机盐等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