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_1. 讲解部分PPT-08.pptx
下载文档

ID:3170850

大小:983.88KB

页数:55页

格式:PPTX

时间:2024-01-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1_1. 讲解部分PPT-08 _1 讲解 部分 PPT 08
高考政治,第四部分哲学与文化专题八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考点一时代精神的精华一、追求智慧的学问1.哲学与生活实践的关系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1)区别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形成:世界观人人都有,是人自发形成的;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特点:世界观是零散的、不自觉的;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但不全是科学的)。2)联系:它们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1)区别: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是用世界观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联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易错提醒:哲学与具体科学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易混易错: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但不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2.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归纳总结: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自然科学前提和社会科学前提。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温馨提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的精神武器。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详见综合篇知能一)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考点二探究世界的本质一、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易混易错:,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1)从其产生来说: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2)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构成来说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从产生上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从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3)从内容看: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易混易错: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二、运动的规律性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温馨提示: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导致唯心主义。2.规律及其特点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点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的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都有其固有的规律。3.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1)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归纳总结:意识活动的特点,2)主观能动性的条件性: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意识的能动性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正确意识,才能有效发挥能动作用,正确指导人们的实践,实现改造世界的预期目标;违背客观规律的错误意识,会导致实践的失败,会对事物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两个依据: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2)四个要求: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3)两个结合: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4)两个反对: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考点三把握世界的规律一、世界是普遍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易混易错:联系的普遍性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要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二、世界是永恒发展的1.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发展的普遍性:物质世界处于永恒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中。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2)发展的实质: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3)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因从含义看: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因而最终会走向灭亡。从特点看: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因而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从历史领域看: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归纳总结: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看其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新事物是后来出现的事物,但后来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量变和质变。,2)发展的方向、道路:前进性和曲折性。,归纳总结: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根本途径。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矛盾的含义:矛盾概念反映的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关系。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温馨提示:统一与对立是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易混易错:矛盾的基本属性是同一性与斗争性,而非普遍性与特殊性。3)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2.矛盾问题的精髓1)矛盾的普遍性含义:空间维度上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时间维度上是指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地位: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2)矛盾的特殊性,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地位: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关系: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要求:从中国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归纳总结: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中理解普遍性是从同一类事物的共性去理解。,3.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4.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2)地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3)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易混易错:,四、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知能一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能二辩证唯物论(探究世界的本质)辩证唯物论主要原理,续表,知能三唯物辩证法(把握世界的规律)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续表,2.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续表,3.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续表,续表,知能四比较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基于区分主要矛盾与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考生的易错点、疑难点和高考的常考点,特设置该知能点。,议题推进政府数据开放的辩证法智慧2021江苏卷,17(2)生活情境:材料一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政府数据开放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共同趋势。政府将可开放的数据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企业、个人和研究机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并将其产生的社会化数据反哺给政府,/从而促进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的建立健全(如下图)。,材料二目前,我国在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方面做出了一些积极探索,并将进一步提升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功能,优先推动企业登记监管、卫生、交通、气象等高价值数据集向社会开放,鼓励第三方深化对公共数据的挖掘利用。/不过,政府数据开放也面临着公共数据资源概念不清,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数据开放与数据交易的界限模糊等问题,尤其是数据开放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探究问题:运用唯物辩证法知识,阐述如何更好地推进政府数据开放。(10分),设问拆解:“唯物辩证法知识”知识范围。“如何”措施类非选择题分析角度:,材料分层:说明政府数据开放是大势所趋,展现政府数据开放的过程;说明政府数据开放对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的影响;说明我国在推进政府数据开放方面所做的探索;指出政府数据开放面临的问题。,材料解读:中“政府将可开放的数据资源面向全社会开放,企业、个人和研究机构可以利用这些数据并将其产生的社会化数据反哺给政府”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促进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的建立健全”及示意图+中“共享交换”“第三方”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树立全局观念,用综合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正确处理政府数据平台与其他市场主体等要素资源的联系。中“概念不清”“界限模糊”“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分出轻重缓急,运用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知识,处理好数据平台、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明确公共数据资源概念,完善相关体系。,参考答案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是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3分)推进政府数据开放要正确处理政府数据平台和其他市场主体等要素资源联系,用综合的思维方式从整体上构建公共数据体系。(2分)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3分)推进政府数据开放,需要明确公共数据的资源概念,厘清数据开放与数据共享、数据开放与数据交易的关系,更要完善数据开放的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法规制度体系等。(2分),创新点拨时评写作的哲学之道例(2022苏锡常镇二模,1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史,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飞跃和发展,都离不开斗争。一部百年党史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展现斗争精神、练就斗争本领的气势恢弘的历史。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推翻“三座大山”,到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西方列强的封锁和挑衅,敢于斗争,抗美援朝,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斗争史的华章。正是因为党善于发扬斗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突破重重“包围圈”,“争”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前景,赢得国家生存发展的空,间和民族的尊严。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我们必须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敢于斗争、勇于胜利,从而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结合材料,就“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撰写一篇时事评论。(9分)要求:运用发展观和矛盾观相关知识;紧扣主题,论据充分,逻辑清晰,结构合理;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00字左右。,试题特点:1.基于探究的视角写时事评论,设问具有开放性,命制方式新颖。2.运用发展观和矛盾观知识,基于背景素材得出评论观点,体现学以致用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培养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参与实践,提高辩证思维能力。,探究路径:先用矛盾观的知识阐述实现伟大梦想的动力要靠斗争,再用发展观的知识阐述实现伟大梦想的道路和形式。,参考答案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只有勇于斗争,才能赢得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生存发展的空间,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面对强大对手,只有对前途充满信心,鼓足勇气,迎难而上,才能战胜暂时的困难,迎来光明的未来。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量变推动矛盾双方力量此消彼长,质变才能实现飞跃和发展。只有通过斗争,才能不断增强自身的力量,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创新研讨:围绕其他主题撰写时事短评与创设命题情境,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1.时评(1)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主题撰写时事短评;(2)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以“企业要有野性”为主题撰写时事短评;(3)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以“杂交水稻之父勇于质疑、敢于尝试”为主题撰写时事短评。,2.辩论(1)“佛系”作为网络热词是指一种无欲无求、不悲不喜、云淡风轻而追求内心平和的生活态度。对待这种生活态度,人们持有不同的观点。观点一:佛系的生活态度会消磨掉青年奋斗拼搏的精神,如果处处不坚持,事事随大流,就会不进而退,让自己淹没于人潮、迷失掉自我。这对社会发展不利。观点二:佛系的生活态度是青年人面对现今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加大,释放焦虑、调整心态的一种选择。适当的妥协与和解有利于保持心理健康。任选一种观点,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加以评析。(2)关于重大节日是否取消燃放烟花引起了网友的热议。观点一认为:不能取消,燃放烟花是重要的民族习俗,是对传统春节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观点二认为:应该取消,燃放烟花会导致空气污染和资源浪费。任选一种观点,运用文化知识加以评析。(3)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GDP、NBA等西文字母词,你是赞成还是反对?运用文化生活知识阐明理由。(2013课标,3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