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_专题七 人口与地理环境.docx
下载文档

ID:3170608

大小:60.43MB

页数:39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专题 人口 地理环境
曲一线 2024版《5年高考3年模拟》A版 专题七 人口与环境                    考点一 人口分布与人口容量   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值可以表示当地人口常年(半年以上)外出的数量。下图显示2010年我国西部某市50岁以下各年龄组女性人数。调查表明,该市妇女生育峰值在21~29岁。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20课标Ⅲ,4,4分)以下时间段中,该市人口出生率最高的为 (  ) A.2001—2005年 B.1991—1995年 C.1981—1985年 D.1971—1975年 答案 D 读图可以发现,2010年20~24岁、35~39岁和40~44岁三个年龄组女性人数较多,可推测其出生高峰期为1986—1990年、1971—1975年和1966—1970年,故D正确。 2.(2020课标Ⅲ,5,4分)造成该市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的原因可能是,该组人口出生期间(  ) A.生育政策放宽 B.经济发展提速 C.育龄妇女较多 D.生育观念转变 答案 C 1966—1970年为第一次出生高峰期,1986—1990年该部分女性达到婚育年龄,故20~24岁年龄组人数明显偏多是因为育龄妇女较多,C正确。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此后一段时间人口政策并未放宽,直到21世纪初才逐步放宽生育政策,A错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但人口增长保持稳定趋势,B错误。生育观念转变会导致出生率降低,D错误。 3.(2020课标Ⅲ,6,4分)推测2010—2030年该市人口发展的变化是(  ) A.人口出生率逐渐提高 B.人口增长较为缓慢 C.2025年迎来生育高峰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答案 B 由图可知,该市主要年龄组女性人口均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该市人口迁出较多,并且2010年20岁以下各年龄组的女性人数较少,可推测2010—2030年人数增长较为缓慢,B正确,A错误;2010年20~24岁年龄组女性数量多,正值生育高峰,而2025年育龄女性即2010年5~14岁年龄段女童,数量较少,C错误;各年龄段人口没有负增长,人口总量呈上升趋势,D错误。   总和生育率是妇女在生育年龄期间,平均每人生育的子女数,数值低于2.1为低生育水平。下图为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变化图。完成下面两题。 4.(2019浙江4月选考,11,2分)1980—2015年,我国(  ) A.新生儿数量持续增加 B.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 C.老年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D.人口自然增长率由正转负 答案 C 据图可知,因1980—2015年人口出生率总体呈下降趋势,而同期生产力水平不断上升,人口寿命不断增长,会导致老年人口比重上升,C项正确;1980—2015年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总体趋势是在下降,这说明有些年份与前一年相比,有可能新生儿数量减少,A项错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8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故在1980—2015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不一定减少,B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1980—2015年,我国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人口一直为正增长,D项错误。 5.(2019浙江4月选考,12,2分)1995年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偏低的原因有(  ) ①女性人口比重低 ②子女养育成本高 ③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④妇女生育观念改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总和生育率偏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明显。子女养育成本高,不“敢”生;妇女生育观念改变,不“愿”生。这两点都会导致总和生育率偏低,故②④正确。总和生育率与育龄妇女生育子女数量有关,与女性人口比重无关;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会影响婴儿成活率,但不影响生育率,故①③错误。故选C。   据世界人口组织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由2000年的60亿增长到90亿。下图示意某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2017海南单科,1,3分)该国可能是(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俄罗斯 答案 C 2000年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约为18%,通过计算可知,该国人口总数约为10.8亿,因此该国最有可能是印度。 7.(2017海南单科,2,3分)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 (  ) A.人口增长模式由原始型向传统型转变 B.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 C.老龄人口数量逐渐减少 D.人口数量比较稳定 答案 B 根据预测,从2000年到2050年,世界总人口由60亿增长到90亿,而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基本没有变化,仍然为18%左右,因此2050年该国人口为16亿多,说明该国人口增长较快,A、D项错误;从2000年到2050年,该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因此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B项正确;由于该国人口总量增长很多,所以老龄人口数量不会减少,C项错误。   下图为1950—2010年世界及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人口变化过程。根据相关知识,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8.(2013浙江文综,9,4分)有关世界人口变化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1950—2010年人口死亡率大于人口出生率 B.1950—1970年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 C.199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基本不变 D.1950—197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 答案 D 本题考查世界人口的变化。从图中看出195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因此人口死亡率小于人口出生率,A错误;图中人口死亡率下降幅度最小的阶段是1990—2010年,B错误;1990—201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在持续下降,C错误;1950—1970年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大约由19‰上升至23‰,D项正确。 9.(2013浙江文综,10,4分)图中代表北美洲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亚洲、欧洲、非洲和北美洲的人口变化状况。图中①197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最高,则①为非洲;④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为欧洲;②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③,因此②为亚洲,③为北美洲。   1980年我国开始执行一对夫妇只能生育一胎的计划生育政策,2013年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左图是1978年以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右图是我国未来基于不同生育政策的出生人口规模预测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0.(2014江苏单科,17,2分)1980年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后(  ) A.人口规模开始下降 B.人口规模持续增加 C.人口增速开始减慢 D.人口规模保持稳定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由图可知,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980年后先波动上升,然后下降,但仍为正值,故人口规模仍增大,只是增速减慢,B项正确。 11.(2014江苏单科,18,2分)不同生育政策可能对我国未来人口产生的影响是(  ) A.全面放开二孩,人口增长速度将持续增加 B.生育政策不变,人口规模在未来30年持续下降 C.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D.放开单独二孩,人口出生率在未来30年持续上升 答案 C 放开单独二孩,少年儿童比重有所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C项正确。   下图示意2015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2019课标Ⅰ,4,4分)与欧盟籍相比,2015年非欧盟籍(  ) 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岁女性比例较小 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 D.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了人口年龄构成和性别比的相关知识。由图可直接读出,25—50岁人口非欧盟籍比例大于欧盟籍,说明非欧盟籍劳动人口比例大于欧盟籍,C正确;图中表示性别比例,而非人口数量,故不能确定非欧盟籍男性人口数量较多,A错误;与欧盟籍相比,非欧盟籍25—50岁女性比例较大,B错误;非欧盟籍50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小,D错误。 易错警示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比值”和“数值”的区别:图中数值均为比例,故不可直接读出人口数量多少。还要注意对比分析,“与欧盟籍相比”去分析“非欧盟籍”。 13.(2019课标Ⅰ,5,4分)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  ) A.人均消费剧增 B.老龄化进程趋缓 C.人均收入剧降 D.劳动力供给过剩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图中信息显示,非欧盟籍人口比例较大的主要是青、中年,大量青、中年人口的迁入可以延缓欧盟老龄化的进程,B正确;大量非欧盟籍人口的迁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欧盟经济的发展,人均收入会适度增加,消费会稳步提高但不会剧增,A和C错误;欧盟地区老龄化严重,人口增长缓慢,大量非欧盟籍青、中年人口的迁入缓解了劳动力短缺的现状,但目前并没有供给过剩,D错误。   下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4.(2018江苏单科,13,2分)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答案 C 图示该国20—59岁人口中,男性人口比重明显大于女性人口比重,而该年龄段人口均为劳动年龄人口,故可能是产业结构偏向于发展男性就业人口多的行业,从而吸引大量外来男性人口迁入所致。 知识拓展 某年龄段人口或性别比例的特殊现象的原因分析: (1)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变小,可能是计划生育、重大灾害、劳动力输出等原因造成的。 (2)某年龄段人口比例突然增加,可能是就业、升学等原因导致的人口大量迁入。 (3)男女比例明显失调,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也可能是钢铁、纺织等对职工性别有一定要求的工厂建设造成的。 15.(2018江苏单科,14,2分)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答案 B 西亚经济严重依赖石油产业,而该产业主要就业人口为男性。因国内男性人口不足而使大量外国男性人口迁到此地就业,形成如题图所示人口结构。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16.(2017江苏单科,13,2分)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读图可知,东部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甘肃、云南等西部地区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较高,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低,B项错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农村、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较低,未进入老龄化阶段,C项错误;吉林、黑龙江、辽宁城镇老龄化现象比农村明显,D项错误。 17.(2017江苏单科,14,2分)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老龄化。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结合我国国情可知主要是因为这些省份经济落后,劳动力大量外迁,B项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生育率方案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8.(2015福建文综,7,4分)c方案与a方案的人口结构比较,差异最大的是(  ) A.人口性别比 B.老年人口比重 C.青壮年人口比重 D.少儿人口比重 答案 D 本题以我国预测的2050年人口结构图为背景,考查人口结构和人口问题的相关知识,以及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a、c两方案的人口结构图中可以看出,差异最大的是少儿人口比重;其次是青壮年人口比重;老年人口比重差异最小;人口性别比差异不大。综上所述,D项正确。 19.(2015福建文综,8,4分)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判断,三种生育率方案(  ) A.a方案较合理 B.b方案较合理 C.c方案较合理 D.均不合理 答案 B 本题考查读图比较分析能力。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比较,a方案到2050年,老龄化问题会特别严重;c方案到205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会增高,人口总数难以控制;而b方案能兼顾两方面问题,使人口结构更为科学。故B项正确。   人口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1980—2030年我国少儿抚养比和老年抚养比的变化趋势。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20.(2014福建文综,5,4分)2015年前后我国老年抚养比变化明显,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性别比例 B.医疗水平 C.教育程度 D.年龄结构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构成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15年之后,老年抚养比增长明显,主要是人口寿命的增长,老年人口数量增加所致,年龄结构是主要影响因素。因此D项正确。 21.(2014福建文综,6,4分)随着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2025年后可能出现(  ) A.人口迁移加剧 B.劳动力渐不足 C.人口分布不均 D.社会负担减轻 答案 B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2025年后,老年抚养比上升,少儿抚养比下降,也就是新生儿减少,老年人口不断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减少,社会负担加重,劳动力逐渐不足,因此B项正确。   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以下两题。 22.(2012山东文综,7,4分)图中信息反映出(  )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趋势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岁年龄组人口数量比2009年的多 答案 B 2009年与1982年相比,青少年及婴幼儿人口比重明显降低,中老年人口的比重显著上升,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 23.(2012山东文综,8,4分)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 A.显示人口的增长速度加快 B.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C.不影响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 D.表明25—59岁劳动力资源数量下降 答案 B 2009年与1982年相比,总体来说年龄在34岁及以下的人口比重明显减少,反映出人口增速放缓,老年人口比重上升,社会养老负担加重。针对青少年的教育培训等机构需求量减少,同时老年人养老服务等行业的需求上升,从而对劳动人口的职业构成产生影响。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 382 809 78 659 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24.(2011江苏单科,15,2分)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 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 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 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 答案 B 由图表可知,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的是苏南,故A项错。经计算,苏中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故B项正确;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不等于苏中与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不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故C、D项错。 25.(2011江苏单科,16,2分)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 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 ② 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③ 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 ④ 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B 从图可知0~14岁人口比例下降,①项错误,故可排除A、C项;由图可知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数增加,故②项正确;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意味着老龄化进程加速,故③项正确;江苏人口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故④项错误。综合以上可知B项正确。   下图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26.(2012大纲全国,8,4分)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D 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位于长江流域,但局部地区人口密度较小(小于100人/km2),故图示区域应位于长江上游地区,图中还显示该区域人口分布相对集中,中部多周边少且人口密度差异极大,由此可判定图示区域应是长江上游的四川盆地,盆地内部地势平坦、河流较多,故人口分布相对集中,而周边地区则为山区,自然条件较差因而人口分布较少,故影响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有地形、河流,D项正确。 27.(2012大纲全国,9,4分)甲、乙两地都形成了特大城市。与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陆路交通方便 D.水路交通枢纽 答案 D 本题考查城市的区位因素。从图中可以看出,乙城市位于河流干、支流交汇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D项正确。与甲城市比较,乙城市并没有地形平坦、陆路交通方便的优势(乙为重庆,山地为主,陆路交通不具备优势),A、C项错误;两城市水资源都较充足,B项错误。   2018年9月,浙江省结对帮扶的青海省海西州率先实现整体脱贫。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是我国东西部互利共赢之举。完成下面两题。 28.(2020浙江7月选考,3,2分)浙江省与海西州扶贫协作的合理措施有(  ) ①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 ②生态移民,助力海西农民迁居至浙江 ③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 ④招商引资,搬迁浙江IT企业扎根海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扶贫协作措施要符合实际情况,满足实际需要。保护当地生态环境,需要适当进行生态移民,但浙江与海西区域差异较大,海西农民迁居到浙江,难以找到适合的发展空间,而且路途远,生活习惯不同,故措施不合理,②错;海西科技水平低、交通不便,IT企业不可能扎根海西,④错;开展电商直播,销售海西农产品到浙江,有助于海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位于西部的海西,发展中最需要的就是人才,开展区域合作,选派浙江人才支援海西,会极大促进海西的发展,A项正确。 29.(2020浙江7月选考,4,2分)我国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的环境承载力较低,主要体现在(  ) A.人口密度大 B.经济规模小 C.土地生产力低 D.生产技术水平低 答案 C 环境承载力的高低主要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西部许多农村贫困地区所在区域自然条件较差,生态脆弱,土地生产力低,导致环境承载力较低,C项正确。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0.(2016上海单科,19,2分)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甲省 乙省 丙省 丁省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778.5 914.3 283.4 1 799.4 耕地面积(万公顷) 588.31 528.18 814.07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答案 C 影响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资源,尤其是资源短板;丙省水资源总量是最少的,即丙省的人口容量最小。   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能够容纳的享有合理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图示的四个市的人口容量也不同。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31.有人口学专家采用下列公式估算理论人口容量,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假设图示四市耕地面积、年人均粮食消费量均大致相同,按照该公式估算,四市理论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D 根据题干叙述:理论人口容量=a×b/c,其中a为耕地面积,b为熟制,c为每年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四地耕地面积相同,但是由北向南农作物由一年一熟变化为两年三熟到一年两熟。④地熟制最高,人均粮食消费所需的耕地面积较小,所以④地的理论人口容量最大。 32.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C 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33.(2019海南单科,22,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盟是由东南亚10个国家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与此同时汽车产业快速发展,目前东盟年产汽车约400万辆,是全球六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汽车除满足当地市场外,还持续扩展外销规模。   指出东盟人口变化的特点,并说明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 答案 人口变化特点: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增多。 发展影响: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降低了汽车生产成本,汽车的市场竞争力强;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汽车市场规模大,劳动人口数量多,收入水平提高,增强了对汽车的购买力。 解析 结合材料信息分析人口变化特点,“2000年以来,人口由5亿左右增长至现在的6亿以上”说明人口增长快,劳动人口数量也会随之增多。 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所以分析人口因素对其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时要从两个角度考虑:从生产者角度看,劳动力充足且价格较低,会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从消费者角度看,人口多和增长快使本地市场规模扩大,劳动人口数量增多,会提高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2022江苏,16—18,6分)我国于2010年和2020年分别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六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七普”)。下图为“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六普’‘七普’人口增长差异图”。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6.“七普”与“六普”人口增长率相等的省级行政区是 (  ) A.京、沪  B.黑、吉  C.粤、鄂  D.渝、黔 16.C 读图准确获取各条线的含义,图中倾斜的虚线表示“六普”和“七普”人口增长率相等,读图可知粤、鄂位于该条线上。 审题指导  坐标图比较复杂时,要对坐标图进行分解阅读,读懂坐标的含义,并以具体的一个点,结合坐标含义进行判读,得出准确的结论。 17.我国四个直辖市人口增长的共同特点是 (  )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减速增长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17.D 四个直辖市为京、津、沪、渝。读图判断,“六普”到“七普”期间,京、津、沪人口增速降低,人口增长率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渝在“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增速提高,人口增长率“六普”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七普”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18.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人口 (  ) A.向城市群集聚  B.向中西部迁移 C.沿长江带集聚  D.分布更加均衡 18.A 读图可知,人口增速较快的地区在图中的右上侧,主要位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是多集中在大城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大城市周围逐渐形成了城市群,故可推测我国人口逐渐向城市群集聚。 (2022全国乙,1—3,12分)中心城区通常为城市中人口最密集的区域。下表数据显示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四城市2010年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及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城市 2010年 中心城 区人口 比重/% 2010~2020年 中心城区人 口变化/万人 2010~2020 年中心城区 以外地区人 口变化/万人 上海 30.3 -30.25 215.42 北京 59.7 -72.8 300.9 广州 39.7 129. 12 468.46 深圳 34.0 116.88 596.73 1.2010~2020年四城市人口变化的共同特点是 (  ) A.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B.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C.总人口增加,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上升 D.总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 1.A 根据表中信息可知,2010~2020年四个城市的中心城区人口、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增加的人口比中心城区减少的要多,广州、深圳的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的人口数量都增加,故四个城市的人口总量均是增加的,排除B、D。上海、北京中心城区人口减少,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增加,广州、深圳中心城区以外地区要比中心城区增加的人口多,故四个城市中心城区人口比重均下降,C错误、A正确。 2.与四城市人口变化共同特点类似的中国其他城市,一般具有 (  ) A.相似的空间形态  B.趋同的主导产业   C.一致的功能定位  D.相近的等级规模 2.D 城市的空间形态受所在地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因素影响而有所不同,故A项错误。不同城市的主导产业是不同的,故B项错误。各城市之间不可能有一致的功能定位,故C项错误。等级规模相近的城市,中心城区人口的分布与变化比较类似,故D项正确。 3.根据四城市人口变化特点,城市规划应该引导  (  ) A.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 B.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 C.中心城区核心功能疏解 D.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均衡布局 3.B 人口向中心城区再集聚会进一步导致中心城区出现各种城市问题,故A项错误;中心城区人口比重下降只是分散了城市的部分职能,中心城区核心功能不会轻易改变,故C项错误;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不可能实现各个方向上的均衡布局,故D项错误;调整城市的产业结构、分散大城市职能,应引导人口在中心城区以外地区集聚,故B项正确。 疑难突破  中心城区对人口的吸引力下降是由于城区职能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内部的制造业向外转移,导致大量的就业人口随之分散到中心城区以外地区。   2000年到2015年,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下图为该省2000年、2015年劳动年龄人口金字塔图。完成15、16题。 15.(2021浙江1月选考,15,2分)与2000年相比,2015年该省劳动力 (  ) A.15—19岁比例增加  B.平均年龄增大 C.25—29岁数量减少  D.男女比例失衡 16.(2021浙江1月选考,16,2分)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可能会使 (  ) A.产业结构升级  B.人口迁出数量增加 C.环境承载力扩大  D.城乡发展差距扩大 15.B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人口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快速、准确地从图文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提炼、整合后建立地理信息之间的联系,从而全面理解地理事物的特征,体现了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据图可知,与2000年比较,广东省2015年15—19岁比例减小,A错误;2000年和2015年男女比例基本平衡,D错误;15—19岁和20—24岁比例显著减小,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B正确;广东省劳动年龄人口增加了约2千万,人口基数增大,其25—29岁比例无明显变化,故总数量增加,C错误。 易混易错 此题难度较小,易错在“草率”“审题不清”。只是“看图”,不关注“材料信息”,不注意人口基数变化,就容易错选。 16.A 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及其影响,要求考生具有综合推测地理因果过程的能力,旨在考查综合思维的地理核心素养。 审题指导 本题需明确该省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是“平均年龄增大”。理清因果关系,是顺利解答问题的关键。 解题思路 广东省经济发达,其劳动力平均年龄增大,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助力产业结构升级,A正确;劳动力年龄结构的变化,对人口迁出、环境承载力、城乡发展差距短时期影响不大。 人口总抚养比可用公式表示为0~14岁人口数+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数15~64岁人口数×100%。在1947—2013年期间,某国人口增长模式完成转变,且在此期间经历了两次人口总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这两个时期被称为该国的第一次和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图5示意1947—2013年该国人口总抚养比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据此完成11—12题。 图5 11.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间, 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 (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 C.低出生率,低死亡率 D.低出生率,高死亡率 12.与第一次人口红利期相比,该国第二次人口红利期 (  ) A.经济增长速度快  B.人口数量增长快 C.儿童人口比重低  D.老年人口比重低 11—12.BC命题意图本题组以某国人口总抚养比与经济增长率的变化为切入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核心素养。 图形解读 解题思路11.人口红利期是指总抚养比较低,而同期经济增长较快的时期。读图可知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为1965—1971年。1959—1961年,我国经历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升高。三年自然灾害过后,经济发展状况逐渐好转,医疗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强烈的补偿性生育使人口出生率迅速回升,人口增长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高峰期,并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因此在该国第一次人口红利期(1965—1971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的特点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B选项正确。 12.读图可知,1984—1990年为第二次人口红利期,1955—1965年出生率降低导致抚养比下降。1955—1965年出生的孩子在1984—1990年进入生育期,由于育龄人数少,导致儿童人口比重低,C正确;读图可知,第二次人口红利期经济增长速度比第一次人口红利期慢,A错;由于第二次人口红利期育龄人数少,人口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慢,B错;第二次人口红利期医疗条件改善,人的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增高,D错。 知识拓展 人口红利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为了便于分析,通常使用总抚养比小于50%(14岁及以下少儿人口与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之和除以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为人口红利期,进入人口红利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打开,退出人口红利期为“人口机 会窗口”关闭,而总人口抚养比超过60%时为“人口负债”时期。 中国享受了20多年的“人口红利”即将枯竭,我国将面临剩余劳动力短缺的重大转折,急需把经济增长转到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来,以缓解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延长人口红利期,如放开三胎政策、完善社会养老机制、延迟退休年龄、采取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提高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延长人口红利的一个重要途径。 考点二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16课标Ⅲ,4,4分)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答案 A 上海是我国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因经济水平高,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2015年后,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出现减少,说明上海市对普通劳动力的需求有所减少,应是该市产业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所致,A项正确;食品价格不会短时间内大增,也不是外来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B项错误;上海环境质量未出现明显下降,C项错误;交通拥堵不会导致外来人口的减少,D项错误。 易错警示 生活成本的提高,一般会转嫁于企业成本,即企业会相应提高原工资水平,部分学生不明白这一现象,错选B项;交通拥堵不会影响普通来上海务工的人员,普通工作人员会选择就近租住或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 2.(2016课标Ⅲ,5,4分)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①服务设施齐全 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③适宜就业机会多 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产业转移。上海市产业升级,其周边中小城市承接了从上海市转移出来的产业,从而为外来常住人口提供适宜的就业机会,故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 解题关键 本题要围绕外来人口迁移的目的是就业来分析。 3.(2016课标Ⅲ,6,4分)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答案 D 本题考查人口迁移。由材料信息可知,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故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信息解读 “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说明要引进高技术人才。   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4.(2014课标Ⅰ,10,4分)下图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A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计算的能力。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的人口数量,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百万、1990年约为250百万,据此可判断出①图符合该国人口增长情况,故A正确。 方法技巧 本题一般有两种方法解题,一种就是常规计算法。还有一种运用人口增长规律知识来做题,如本题,由2010年移民人数与移民占总人口比例数据,可判断该国总人口3亿左右;结合世界大国人口数量常识,可判断该国是美国;美国二战后人口持续增长,特别是1950—1970年的“婴儿潮”时期,据此可快速判断答案。 5.(2014课标Ⅰ,11,4分)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年 C.1950—1970年 D.1970—1990年 答案 C 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计算。人口自然增长也就是不考虑移民人数的增长,依据上题计算出的各年代的总人口数,以及图中对应的移民人口数量,可计算出各时间段人口增长的数量,如1910年总人口约为90百万,而移民人口数约为13百万,则不考虑移民的人口数量为77百万;再依次算出1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