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书评—评《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心智成长、价值观形成都有着重要影响。陈鹤琴“活教育”理论是经过长时间对儿童教育、家庭教育探索汇聚而成的智慧结晶。笔者在开展首批社区教育“能者为师”实践创新项目“智慧家庭教育”(特色类)过程中,深度阅读了陈鹤琴先生所著的《家庭教育与父母教育》一书。该书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部教育经典著作,以心理学具体化的形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阐述了儿童心理特征、儿童学习性质、家庭教育原则等,为父母开展家庭教育提供了参考。陈鹤琴先生是著名的儿童教育家,毕生都在进行儿童教育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该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家庭教育,下篇为父母教育。该书的实践性与操作性比较强,在理论阐述的同时,以自己长子的成长变化为例,详细记录了其动作、模仿、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并将这些真实的资料编写成册。陈鹤琴先生基于儿童心理学原理,结合我国家庭教育实际,总结出家庭教育的多项原则,关系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积极暗示原则、正向诱导原则、以身作则原则等。总之,该书从多个维度对家庭教育进行论述,具有较强的全面性与针对性,书中提到的教育原则、教育方法等,为家庭教育提供了现实指导。首先,充分把握儿童心理特征。对儿童实施家庭教育,最关键的是了解其心理特征。如若不了解儿童心理,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妄施家庭教育,那么必然成效不高,甚至无成效可言。上篇第一章从儿童心理出发,全面阐述了儿童的游戏心、模仿心以及好奇心等,认为游戏是儿童必备的生命状态,模仿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好奇是儿童获取知识的门径。所以,只有牢牢把握住儿童心理特点,在家庭教育中满足他们的内心诉求,才能提升教育成效,促使儿童更好地成长。其次,认识到父母教育的重要性。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父母是他们最为亲近的人,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儿童有直接影响。儿童教育问题的焦点在于父母教育,父母应当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学会做优秀的父母。上篇第九章中提出,父母要以身作则,并且将其当作教育儿童的第一原则;第十章提出父母要教会子女如何待人接物。这些都是父母教育儿童应遵守的原则,同时也是培养儿童的有效举措。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要提升自身修养,认识到自身成长永无止境,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才能真正发挥教育作用,实现父母与儿童的协同成长。再次,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新时代的教育,需要注重培养全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才,健全人格是家庭教育的最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