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颁奖会讲话材料汇编(5篇).docx
下载文档

ID:3168311

大小:48.60KB

页数:17页

格式:DOCX

时间:2024-01-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3 颁奖 讲话 材料 汇编
颁奖会讲话材料汇编(5篇) 校长在xx群星暨xx表彰颁奖晚会上的讲话(学校-高校) 各位来宾、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晚上好! 今夜星光灿烂,我们又相聚在这里,为xx的群星们颁奖喝彩。首先,我要代表学校向今天获得表彰的师生表示衷心地祝贺!向默默为学校辛勤耕耘的教职员工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同时也向今天晚会的全体演职人员道一声你们辛苦了!预祝你们演出成功! 今晚也是五四表彰晚会,我要向全体青年同学致敬!正是你们三年疫情默默坚守,终于迎来了今天载歌载舞的时刻,让我们尽情的欢呼吧!今晚属于你们,xx属于你们! 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岁月如歌,青春如虹。20xx年,学校首次提出“xx群星”的概念,这个词寄托了全校师生的殷殷期盼。 十年来,我校筚路蓝缕,弦歌不绝,栉风沐雨,桃李芬芳。今晚获得表彰的老师和同学就是xx师生的杰出代表,是引领xx风气的模范先锋。我作为一名年过七十的老教育工作者,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我要向你们学习! 我坚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xx必将走向辉煌。 文联秘书长在xx国际旅游诗歌节颁奖盛典暨“行吟中国”诗歌朗诵晚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诗人、各位专家,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晚上好! 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 大美潇湘,xx仙境,十步之内,必有风景。 今天,正值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之际,很高兴参加第x届中国•xx国际旅游诗歌节这样一个隆重盛大的文化活动。在此,我谨代表省文联对活动的成功举办并向获奖的诗人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关心支持文化文艺文联工作的各位领导、嘉宾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诗歌历来是名山胜水最具文化影响力的一张名片。诗歌与山水向来有着密切的联系。早在《诗经》《楚辞》时代,诗中就出现了许多山水景物描写。从“信彼南山,维禹甸之”的终南山,到“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的沅水;从“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碣石山,到“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天门山;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泰山,诗歌总是与山水有着不解的缘分。好的诗歌运用高远的意境、华美的辞藻、诗句的对偶、音节的和谐来表情达意,对一个地方山水进行明晰、深刻、精准的描绘,为地方山水增添无限文化价值,成为奇山异水一张闪亮的、富有影响力的名片。 仙境xx本身是大自然用鬼斧神工的笔触写就的一首诗歌。xx奇峰三千,秀水八百,集“雄、奇、幽、野、险”为一体,融“林、洞、湖、瀑、石”于一身,沟壑纵横,岩峰高耸,绿树叠翠,诗意盎然。经过亿万年的沉淀,xx的大美旷世绝伦,全世界独一无二。其造型之大巧,神韵之绝妙,美轮美奂,非同凡响,堪称大自然的“山水史诗”。这些奇峰的曲折有致如同诗歌的起承转合,奇水的灵动婉转如同诗歌的韵律和谐,奇境的自然造化如同诗歌的浑然天成,共同铸就了一首大美无垠的仙境xx之歌。 xx诗歌节越来越成为促进xx走向世界的一座桥梁。中国•xx国际旅游诗歌节已成功举办x届,今年是第x届,这是一个在国内、国际都已经产生影响的国际旅游诗歌文化交流平台,具有广泛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次诗歌节的举办,将是对xx的诗意山水、人文风情的全景呈现。来自海内外的诗人、诗歌爱好者聚集一堂,在自然的山水间捕捉灵感,热情展现xx绝佳风景和独特文化,架起了讲好xx的故事、展示xx的形象,推动xx更好地走向世界的一座以艺相通的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xx文化强国,xx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今天,我们文艺工作者怎样担负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这里,我谈三点感悟: 第一,有一种规律,叫“盛世修文”。中国历史上自古有盛世修典的传统。x月x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指出:“盛世修文,我们这个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有传承民族文化的意愿和能力。”这表明,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今天,我们处于伟大的新时代,躬逢盛世,就应当推出体现我们这个时代的要求、具有洪钟大吕品质的优秀文艺作品。 第二,有一种现象,叫“盛景有诗”。古人说:“登高使人心旷,临流使人意远。”山水为诗歌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丰沛养料,美丽的山水之中应当也肯定能够产生与之相匹配的美丽诗歌。面对xx这位有旷世美颜的绝代佳人,我们的诗人、诗歌爱好者难道不应该有激情迸发、诗意勃发,创作出与这一盛景相符合的新时代的新史诗的艺术冲动吗? 第三,有一种责任,叫“盛气当歌”。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仗剑远游时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诗句。这句诗写出了盛唐的磅礴气象,写出了诗人胸中的凌云壮志,写出了时代的无限回响。新时代的广大诗人、诗歌爱好者要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努力呈现中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生活之美,全方位全景式讴歌新时代的精神气象。 我相信,一年一度的xx诗歌节作为一个不断成熟的品牌,必将为xx的山水注入富于生命的灵魂,为xx的文旅融合插上腾飞的翅膀,为xx的高质量发展打造文化的强大引擎! 最后,祝各位幸福、安康、吉祥,谢谢大家! 在“《xx》创刊xx周年优秀作者读者颁奖会”上的即兴发言 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 首先,我谨代表我这个《xx》的资深读者、作者,对亲爱的《xx》道一声:三十岁生日快乐! 来参加这个会议,我有三个没想到—— 第一,我没想到自己能来。收到xx社长的微信,马上回复他说:“太遗憾了!我不能去上饶,因为会议安排在xx号,我xx号上午要在xx讲课……”xx社长说:“刚好不冲突啊!你可以在上饶开完会,坐夜车去xx……”好吧,刚好我是个铁人,无惧劳顿。 第二,没想到竟来了这么多人。有老友,也有新朋。昨晚一下火车,老远就看到了xx老师,和他一路同行来到酒店。外媒说,我们遇到的这是十万年一遇的高温天气,上饶又不是避暑胜地,可大家不畏酷暑,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只为和一份心爱的杂志共度一个无比重要的时刻。 第三,没想到会议规格这么高。xx社长说:“仪式虽然简朴,我们内心奢华!”可是,我看到的分明是双重奢华呀——本土高人齐聚会场,人人眉梢带喜气,个个脸上飞红霞。真真仿若大家族办喜事一般! 今天聚在一起的人,都有一个鲜明的标签,那就是:教而写。教,需要讲台,学校为我们提供了;写,需要发表园地,《xx》为我们提供了。从这个意义上讲,《xx》是我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珍贵载体,是我们的“娘家”! 刚才的发言者提到了自己与《xx》的情缘。这份杂志在教师中的影响力大到不可思议!不说发行数千万份这个惊人数字,单说一件小事吧——今早去就餐的路上,遇到一位与会老师,我们握手寒暄,自报家门,他听我说出自己的名字之后,惊喜道:“《xx!》……”就这样我们对上了暗号。他说的那篇文章,是我去年写张进球校长的,想不到它此刻竟幻化成了一根纽带,将我和这位新朋紧紧连结在一起。 “教而写”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我的偶像就是朱自清先生、闻一多先生。他们用自己的写助推自己的教,所以,他们写得不俗,教得不俗,活得不俗。 今天回到“娘家”,我也想诉几句苦。不是人人都能理解我们这些“教而写”的人的。我讲个故事,是我们获奖者当中一位“教师作家”的真实经历,这个故事,是多年前他亲口讲给我听的。那是一个休息日,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这位教师作家独自一人在电脑前埋头写作。巡视校园的校长走了进来,对这位教师作家说:“关电脑,回家吧——别在这儿浪费学校的电了!”这个故事被我无数次忆起,因为它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在有些人眼里,我们煎骨熬血创造出的精神产品,远不如一度电值钱。你如果让那个伟大的校长继续往下讲,他一定会谆谆教导你:“写作就是不务正业呀!你不能种了自己的田荒了学校的地呀!你写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有谁看呀!”总之就是,他要把你作为作家的那一颗骄傲之心戳个稀巴烂。 我不知道当年朱自清、闻一多这些著名的“教而写”的人有没有遇到过这么“唯恐下属不平庸”的领导,我只知道,闻一多曾撰文称,他在国立青岛大学执教时“花了四天的时间,旷了两堂课”,写成了他得意的长诗《奇迹》。 哀叹和抱怨都无济于事,我们这些“教而写”的人就是要学会为自己打气。今天,我们走到一起来,彼此借力、借智、借光,我用圣徒们爱说的一句话讲就是:我们聚到一起,就相当于“吸氧”了。长期雄霸图书销量排行榜第一的《xx》一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世界破破烂烂,总要有人缝缝补补。如果我们可以将斑斑憾事视为世界的“破烂”,我们这些吃灵魂饭的人,就是要顶着天大的压力为它缝缝补补。 xx教授说:“文章写得好,几乎万事可做。”潘新和教授有一本书的书名干脆叫《不写作,枉为人》。感谢《xx》慧眼“看见”了我们这一群不屈不饶“舌耕➕笔耕”的人,我们就是要把这件绝顶浪漫的事进行到底!不但要日日穿针引线,把世界补得规整漂亮,更要用我们的丹心妙手,缝出一片锦绣! 政法委副秘书长在“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上的讲话(范文)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第x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颁奖仪式,这是我国法学法律界的一件大事喜事,对于团结引领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扎实开展法学理论研究,更好服务法治中国xx具有重要意义。受xxx书记和xx秘书长委托,我代表中央政法委,向第x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及提名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致以亲切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法治人才培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王晨会长带领下,中国法学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充分发挥党和政府联系和团结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在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服务法治重大问题科学决策、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水平法学家和专家队伍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xx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xx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法治轨道上全面xx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重大部署。推进法治中国xx,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希望广大法学法律工作者特别是青年法学法律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握前所未有的机遇,担当前所未有的责任,在各自岗位上忠诚履职尽责,在全面依法治国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一是始终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法学研究正确方向。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坚决反对西方“宪政”、“三权鼎立”、“司法独立”等错误思潮,始终在重大问题上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 二是坚持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围绕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法治xx的一系列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加强对习近平法治思想原创性贡献和实践成效的研究宣传阐释,加强对中华法系和中华法治文明的研究,推动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不断深化对新征程法治中国xx的规律性认识,推出更多有分量、有深度的研究成果。 三是坚持围绕强国xx、民族复兴中心任务,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结合点,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法治力量。充分发挥智囊智库作用,积极参与全面依法治国顶层设计,服务法治体系xx;围绕法治xx前沿问题加强研究,提升服务科学决策能力水平;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主动开展法律咨询服务、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积极参与法治宣传教育,讲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 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勇担使命任务,积极主动作为,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xx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新贡献! 名誉主席在xx文学田耕散文颁奖会上的讲话 xx老师让我讲个话,我不好推辞,那就说几句,表达三个意思:一是祝贺;二是感谢;三是像往年一样,老生常谈,谈点看法和想法。 首先是祝贺。衷心祝贺每一位获奖作者!无论是金奖银奖铜奖,还是优秀奖,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奖,一样的值得祝贺,一样的值得点赞!因为每一篇征文的背后,有你们默默的付出,辛勤的劳动。无论是获奖的作品,还是没有入围的作品,大家写得都很认真,都很用心,都很优秀。这是广大作者对xx文学奉献的一份爱,对“田耕散文奖”奉献的一份爱。 二是感谢。非常感谢大家对“xx奖”的青睐,积极参与、踊跃投稿。没有你们的参与和支持,我们就没有机会在xx文学上读到这么多歌颂党、歌颂祖国、反映乡村变迁、赞美乡村振兴的好文章,也就不会有今天的颁奖会。 在获奖的作者中,有为人民服务的领导干部、政府官员xxx主任、xxx局长、xx同志等。在在职的领导干部中,爱好文学,坚持业余创作,文章又写得那么好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xxx主任,他原是xx乡的党委书记,现任xx区人大常委副主任,正在创作高峰期,文章不仅发在xx文学上,纸媒上也发了很多。他的故乡系列,《xx》中的xx、xx、xx、xx,写得都非常好;有德高望重的老教师xxx、xxx、xxx等。 xxx老师,那么大年纪了,依然笔耕不辍,不仅写得多,发得多,而且每届田耕散文奖征文都投了稿,每届都得奖;有春蚕般的灵魂工程师xxx、xxx、xxx、xxx、xx等。他们不仅乐于教书育人,还勤于文学创作;更可喜的是,xx后、xx后的年轻人占了很大比例,其中有正在求学的女学生。 这完全契合《xx文学》和“田耕散文奖”的初衷,就是要激励年轻一代爱上文学,培养年轻作者茁壮成长。今天还有冒着风雨从xx等地赶来的获奖作者。有幸见到你们,认识你们,读到你们优美的文章,我感到很高兴,更要感谢你们!当然更要感谢青峰老师的精心策划,年轻的编辑团队的辛勤付出!还要感谢各位评委、颁奖嘉宾和为本次颁奖会提供场所、负责会务的xx区委老干部局倪婵娟副局长、谢晓东主任的大力支持! 三是说点看法和想法。上周六,是xx文学创办七周年纪念日,在这xxxx多天的日子里,xx文学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大家知道,办任何事情,一要有人,二要有钱。而我们的xx文学恰恰在这两个条件上是个短板。一无稳定的专职编辑人员,二无资金支撑。全凭青峰老师对文学的钟情与挚爱,他为xx文学的创办和健康发展,无论是精力上,还是财力上,付出的真是很多很多,还有我们年轻的编辑团队,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接续奋斗,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们应该感谢青峰老师!感谢年轻的编辑团队!让我们一起为青峰老师和年轻的编辑团队鼓掌致意! 七年了!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七年之痒”。意思是说,爱情在七年后会进入一个危险时期。那么我们xx文学会不会进入“七年之痒”呢?我听到有人在担心,但我看不会!xx文学,没有“七年之痒”,只会健康成长! 回顾这七年来,我们xx文学,有过热闹,有过欢乐,有过激动,也有过烦恼。能走到今天实属不易,希望大家要珍惜。那么,我们该如何珍惜呢?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xx文学当成一个家,在青峰家长的带领下,继续前行,力行致远。 一是要爱这个家,关心这个家。至于怎样才算爱这个家,我以为要做到三个“积极”。一要积极创作。xx文学开办以来推出的作品,绝大多数是散文。都说散文易写而难工,这是有道理的。至于这么做到“工”?似乎没有捷径可走。我觉得只要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把你的所经所历、所见所闻、所感所悟真实地、自由地写下来,就是一篇好散文。哪怕算不上美文,也差不到哪儿去。关键是要多写,写得多了,自然能熟能生巧,越写越好。 二要积极投稿。大多数作者做得很好,文章虽已走向了纸媒,依然不忘给xx文学投稿。他们把稿酬看得很淡,把感情看得很重。比如万小红,她从xx文学起步,如今已是xx区作协理事,xx市作协会员,散文集也出版了,但她始终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始终不忘来时的路。一有文章总是先投xx文学,再投纸媒。 三要积极参加活动。比如采风等,xx文学开始几年活动很多,从每年七八次到四五次,再到一二次,呈逐年下降气势。这是由主、客观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主要还是人和钱的问题。在xx的东方,不久前诞生了一个《xx》。《xx》是在x书记等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建立的,如今搞得红红火火。这充分说明,千难万难,领导重视就不难;千好万好,只要领导看好,就一定能够做好。 但是,大家应该要清楚,文学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几个领导的事。文学是所有参与写作的人,共同创造的一种人类现实,是一种别具一格的社会景观。所以,xx文学的美好前程,要靠大家来共同创造。xx文学如果是一株花,请你为她添一捧土,浇一瓢水,施一点肥,哪怕你走过、路过,回过头来,静静地看上一眼,给一个赞许的目光,也是好的。 二是要有一个好的家风和文风。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对平台每天推送的文章,要关注,要阅读。你认为好的文章,动动手指点个赞,必要时作些点评,能转发更好。文学需要批评,文学更需要赞美。就目前而言,我觉得文章的阅读量、点击率远远不够。我们不能只关心自己的文章,而对别人的文章不问不闻。有人说,xx很热闹,xx文学静悄悄。这是指群里的现象,确实如此。 xx文学群,除了周六和诗热闹一番外,真的是过于冷清了。关于周六和诗,我想趁机说上几句。我们xx,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不仅盛产鱼米丝绸,也盛产诗人棹歌。自从xxx(xx文学家、xx词派创始人)的《xx》面世后,在他“冀同里诸君子见而和之”的感召下,xx诗人兴起了一股和、写“棹歌”的热浪,而且一浪高过一浪,一直延伸到现在。 据xx市图书馆不完全统计,清代以来xx市各县(市、区)保存的冠之于“棹歌”的诗集有上百种之多,其数量当以数万计。对此,xx市文联原主席xxx老师称之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独特的xx现象”。 近几年来,xx鸳鸯湖诗社在高贤秘书长的带动下,又掀起了一股唱和棹歌热潮,每天有一批诗词爱好者在唱和。在这一独特的文学现象面前,作为《xx文学》,自然也应该凑个热闹、轧轧闹猛,不应该缺席。 于是,我们从2022年x月x日起,发起每周六唱和《朱彝尊鸳鸯湖棹歌》的活动,参与和诗的作者共xx人,开始是xx人。和到第xx时,韩娟芳同志在上班途中突发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后一直稳定在xx人,和诗者十分踊跃,甚至达到争先恐后的程度。 到今天为止,已唱和至第xx首。在座的有xx、xx、xx等。许多作者,从不会写诗,到初步掌握了和诗的规律,诗也越写越好。等和满xxx首,不仅为xx文学增加了xxxx余首棹歌,而且为xx的棹歌库添上了精彩一笔,我觉得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如能结集出版,则更好。朱老夫子如果地下有知,也会感到欣慰的。所以,我希望今后《xx文学》活动再多一点,群里再热闹一点,文学成果多出一点,每年多进步一点。我还希望能继续听到金牌评论员乔牧风老师的精彩点评声;继续听到夏荷等老师悦耳动听的“xx之声”。 xx,一个典藏而诗意的名字,一个比诗更隽永、更具穿透力的名字,一个在乱云飞渡中掀开中国共产党建党伟业、开天辟地大事变篇章首页的名字,一个因为一条红船而彪炳史册的名字,让xx儿女豪情满怀,无限热爱。 作为xx之畔的《xx文学》,既然已经沾了xx的光,理应为xx增光添彩;作为《xx文学》的广大作者,应该满怀着对《xx文学》的情和爱,将你们的一篇篇文章,如放飞信鸽一般,飞向《xx文学》,让xx文学之花开得更加艳丽!这就是我这个八十岁老人的心愿和期盼。 心有多宽,人生的路就有多宽。给xx文学点个【赞】愿你从从容容、云淡风轻,心怀乐观、向阳而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