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发展〔文章编号〕1002-2031(2023)01-0040-09〔DOI〕10.13239/j.bjsshkxy.cswt.230108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度与集聚度对PM2.5浓度的影响———基于企业空间分布的视角彭彦彦万思齐秦波阮芳芳〔摘要〕基于35个大城市企业空间分布数据,结合Lasso和OLS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度和集聚度对城市PM2.5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企业空间分布表征的城市空间结构能够有效反映城市经济活动空间集聚对PM2.5浓度的影响。在控制城市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后,发现多中心城市的PM2.5浓度更低,而空间结构越紧凑的城市PM2.5浓度则越高,城市空间多中心发展对PM2.5浓度的影响大于城市空间集聚度。总体来说,在中国主要的大城市中,分散化多中心城市拥有更好的空气质量。建议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管理政策,鼓励适度分散的多中心城市发展,以实现更高的城市空气质量和更少的污染物排放。〔关键词〕PM2.5浓度;城市空间结构;企业分布;回归分析〔中图分类号〕X511;TU984.11〔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彭彦彦(1987—),女,福建南平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空间结构;万思齐(1995—),女,湖北黄石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秦波(1979—),男,湖北黄冈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空间结构;阮芳芳(1988—),女,浙江宁波人,宁波财经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管理与环境经济学。〔收稿日期〕2022-11-15〔修回日期〕2022-12-11一引言近几十年来,全球城市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社会和经济效益,但也造成了许多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以PM2.5为代表的细颗粒物导致的空气污染问题最为典型[1]。受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影响,PM2.5污染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城市的发展[2-4]。现有研究表明,空气污染除了对动物和植物的健康产生危害之外[5-6],还会破坏自然生态系统、触发政府信任危机甚至增加社会不稳定风险[7-9],并导致经济发展不可持续[3]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制定有效政策以限制城市中污染物的排放或降低污染物浓度是当前学界和城市管理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研究表明,仅从气象学和环境科学的角度去研究影响PM2.5形成的原因不足以改善空气污染问题。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城市空间结构与PM2.5浓度的关联,认为通过引导城市空间结构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