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今古文创城市老年人语言信息技术障碍及解决策略探究——以微信使用为例◎葛昕怡陈姿蓉谭莉霖薛智丹(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一、问题的提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00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模式已经转化为老年型。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加。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电子信息技术也在高速发展。数字化、网络化逐渐成为基本的社会交往方式,如微信聊天、二维码付款以及在疫情防控期间流行的健康码通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科技的发展带来诸多便利,同时也给老龄人群带来了困难。伴随着衰老,人的生理机能会出现一定的功能退化,老年人会出现语言衰退、大脑认知变化等现象,这会导致其在生活中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时产生障碍。这表现在老年人跟不上社会变迁的节奏,在使用二维码付款、线上购物的过程中感到困难,在“数字化生活”中逐渐被“代沟式”淘汰等,他们与网络化社会之间似乎隔着一条“数字鸿沟”。习近平总书记在就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式和对策的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强调,“要坚持满足老年人需求和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相结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摘要】在高速信息化发展的同时,全球范围内老龄化趋势日趋显著,老龄化社会面对的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语言衰老、大脑认知变化及相应的病理机制等原因,老年人在融入信息化社会生活时存在一定的障碍。本文以微信使用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方式,分析城市老年人群体在微信使用过程中所遭遇的语言信息技术障碍的类型及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其解决方案和优化策略,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受惠于信息化社会的服务项目,助力构建积极老龄化社会。【关键词】老年语言学;积极老龄化;语言信息技术;微信【中图分类号】G1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6-0110-06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语言是信息的载体,是老年人在城市化、信息化进程中跟上社会的桥梁,其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借用语言帮助老年人跟上新时代依然需要诸多尝试。现阶段,应充分认识到在老龄化社会帮助老年人适应信息化设备的价值和意义,帮助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按照自己的需求、愿望和能力参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