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卷第2期2023年2月Vol.43,No.2Feb.,2023热带地理TROPICALGEOGRAPHY城中村改造中的地方营造与情感机制——以广州黄埔村创新创意空间为例林元城1,赖宏韬2,杨忍1,王敏3,徐茜4[1.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州510006;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广东深圳518172;3.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4.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广州510320]摘要:以广州市黄埔村创新创意空间为例,采用深度访谈、网络文本分析等方法,从情感地理的视角探讨城市更新背景下创新创意空间对地方意义的重构,尤其是情感在地方认同中的塑造作用。研究表明,城中村创新创意空间通过物质环境、文化及社会关系的重塑,对多元主体的地方情感和空间意义产生差异化的影响。城中村创新创意空间物质环境的改善增强了当地居民的情感认同和地方依恋,具有现代性的产业形式在文化价值上未能形塑本地居民的地方认同和文化身份,但提升了创客及租客群体基于创意及文化氛围的地方认同。城中村创新创意空间通过加强主体间的互动与联系,形成以产业为联系纽带的社会网络关系,建构起共同的情感依恋与地方认同,并将传统的居住空间转变为具有消费、生产及休闲属性的多元空间。关键词:情感地理;城市更新;创新创意空间;地方营造;乡村发展;城中村;广州中图分类号:K9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5221(2023)02-0320-10DOI:10.13284/j.cnki.rddl.00361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在过去的40多年经历了城市空间的急剧扩张(杜志威等,2017)。然而,过度重视经济增量而忽视城市品质和多元群体融合,导致城市发展中产生许多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包括半城镇化现象、城中村问题以及低效工业用地遗留等(朱要龙,2018;赖亚妮等,2019)。在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以及城市形象改善工程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城中村成为被整治与提升的关键对象,大规模拆除城中村和城郊旧建筑成为中国城镇化的显著特点。随着20世纪后期城市创意经济活动的广泛开展,创意作为经济和文化方面的竞争因素被纳入各城市和地区的发展战略中(韩顺法等,2018;冯海红等,2019)。创新创意空间的产生对旧街区活化、地方形象提升、经济复兴以及创新能力激活等具有积极意义,打造创新创意空间成为都市空间再造的重要方式(Hus‐tonetal.,2015;Bertaetal.,2018;Figueiredoetal.,2022),亦是地方实现空间再生的普遍路径。在此背景下,以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