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科学论坛专题策划2022·12行政科学论坛王大葆魏嵩琪2019年以来,河南省鹤壁市委编办通过乡镇和街道机构改革、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大力推进“减县补乡”,优化机构编制资源配置,加强基层工作力量,取得了较好成效。为持续开展“减县补乡”,探索常态化加强基层工作力量,鹤壁市委编办组织开展“减县补乡”政策落实情况专题调研,全面总结工作成效,认真查找存在的不足,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为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提供机构编制保障。一、“减县补乡”主要做法及成效开展“减县补乡”,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县乡人员编制实际,站在深入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部署的高度,着眼于破解乡镇(街道)“事多人少”和县(区)直事业单位“事少人多”的矛盾,从而实现人员编制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基层服务保障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在“减县补乡”工作中,鹤壁市严格落实“减县补乡”政策要求,结合鹤壁实际,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政策落地见效。(一)把准实际需求,精准下沉编制。2019年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县(市、区)要根据乡镇和街道地域面积、人口规模、管理任务、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原则上向每个乡镇和街道调剂编制10~15名,鼓励多调剂。市委编办会同各县(区)委编办,深入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调研、测算,经市委编委会议研究,在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方案中明确了下沉编制数量。所辖5个县(区)向乡镇(街道)共下沉事业编制521名,平均每个乡镇(街道)增加编制12名,增幅达26.51%,其中浚县下沉事业编制130名,淇县下沉事业编制130名,淇滨区下沉事业编制105名,山城区下沉事业编制86名,鹤山区下沉事业编制70名(见表1)。在编制下沉过程中不搞“一刀切”:对全国重点镇、省级经济发达镇、中心城区街道等规模大、管理任务较重且编制紧缺的乡镇(街道)重点倾斜,编制下放较多的达30多名;同时,对一些规模较小、编制相对充裕的乡镇(街道)下放得少一些。编制下沉后,乡镇(街道)事业编制最多的达83名,最少的补充到23名,有力充实了基层编制资源。表12019年鹤壁市所属县(区)调剂下沉编制情况2022年深化乡镇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中,市委编办严格落实属地管理,分类明确派驻机构专项编制,积极与市直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沟通对接,经过深入调研和多次测算,确定了乡镇派驻机构的各类专项编制数量,进一步增强了乡镇工作力量。一方面,县级财政、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持续开展“减县补乡”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