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化镇静镇痛联合适度过度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应用研究袁磊,刘毅(通信作者)南通大学附属瑞慈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南通226000)摘要目的:分析程序化镇静镇痛(PSA)+适度过度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我院诊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成两组,均37例。对照组给予适度过度通气,观察组采用PSA联合适度过度通气。对比两组镇痛镇静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天,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3.69±0.53)分]高于对照组[(2.41±0.36)分],NRS评分[(2.35±0.26)分]低于对照组[(3.48±0.51)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苏醒时间[(6.31±1.03)天]、拔管时间[(6.09±1.21)天]与住院时间[(12.53±2.03)天]均短于对照组[(8.36±1.59)天、(8.45±1.62)天、(18.56±3.47)天],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A联合适度过度通气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效果显著,具有高水平的镇静镇痛效果,可有效加速患者术后恢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进行大力地推行。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程序化镇静镇痛;镇静镇痛;术后恢复中图分类号:R65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82(2023)01-166-03DOI:10.14035/j.cnki.hljyy.2023.01.058重型颅脑损伤为重症医学科的常见病,是外力作用于头部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在临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2]。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昏迷时间较长,并发症多,病情变化较快,极易严重威胁生命安全[3-4]。对于此类患者,现如今临床多采取手术行治疗,但患者伴有神经系统损伤,加之颅内压上升、低氧血症等干扰,促使多数患者在术后出现烦躁表现,术后烦躁不但会诱发心动过速,还会增加意外拔管等不良状况的发生风险,不利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恢复[5-6]。程序化镇静镇痛(PSA)通过泵入镇静镇痛药物,减轻患者疼痛与不适感,继而达到缓解躁动的目的。过度通气为控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上升的常见手段,但临床关于两种方法联合用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内的有关报道较为缺乏,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2019年4月—2022年4月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