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城乡融合共筑非遗生态圈文/本刊记者赵颖将非遗技艺的传承创新与先进产业链生态构建相结合,全面推进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化和文明的见证,是千百年来人们日常生活的结晶,蕴藏着对生命与世界的思考。中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会(以下简称“非遗大会”)将传统技艺重新激活,打开了对传统艺术新的想象空间。2022年12月26—28日,第六届非遗大会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以“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为主题,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国纺联”)、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保定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纺联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高阳县人民政府承办。这也是大会继浙江、北京、云南、辽宁、贵州后的第6站。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本届非遗大会再启助力城乡融合、乡村振兴的新征程。引领地方产业新发展中国纺联党委副书记陈伟康在开幕式致辞时强调,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强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局面。中国纺联将把行业非遗工作重心逐步向城乡地区倾斜,并着力构建纺织非遗城乡融合发展生态圈,希望通过第六届非遗大会的成功举办,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全面推进纺织非遗助力乡村振兴。陈伟康表示,非遗大会从2017年开始已经成功举办5届,受到社会各界和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支持。第六届非遗大会在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举办,是一场志同道合的“同频共振”。高阳县是千年古县、红色热土,也是著名的纺织之乡、家纺名都、“中国毛巾·毛毯名城”“纺织行业创新示范集群地区”,还是文旅新城、生态之城。这与中国纺织行业“科技、绿色、时尚”的新定位不谋而合,与纺织非遗工作发展特色经济、推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相得益彰。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董继华表示,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纺织行业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明交流相鉴、振兴中国传统工艺的重要责任和使命担当。近年来,在河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主动对标先进,加快推进设计创新、智能制造、品牌培育。第六届非遗大会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全国举办“优供给促升级”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提升行业信心、促进产业升级,释放消费潜力的重要举措。同时,做好纺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工作,对弘扬中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打造时尚之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重要意义。保定市委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