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控制计算机》2023年第36卷第2期在我国天然气建设早期,人们对天然气的运行状况,基本都是依赖于人工操作和人工监视,后来开始建设天然气自控系统,实现了基本的实时监控。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目前各大公司都开始建设智慧燃气,结合SCADA自控系统、GIS系统、巡检系统、视频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管网模型等,通过系统的大数据整合实现智慧调度决策,建设成为智慧燃气调度系统。1早期天然气企业生产信息化系统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生产安全、人员成本等因素,相关的生产企业,类似天然气公司、石油石化企业、市政水务公司等,开始逐渐建设了一批运行监控(SCADA)、视频监控等系统。以城市天然气公司为例,通过相关生产监控系统,可以实时掌握场站的生产压力、流量数据,保证城市的天然气稳定供给以及安全稳定运行。如有相关异常,系统可以1s内收到报警信号,从而可以第一时间发现故障,消除隐患。早期天然气企业信息化系统基本包含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即SCADA监控系统与视频监控系统。我国在天然气管网大发展之初,由于网络稳定性、覆盖密度等影响,天然气运行的管理模式一般是控制中心集中监控,场站采用有人值守,对于输气管道阀门的开关操作,现场人工手动或者在现场的PLC控制站控系统进行本地控制操作。根据该管理模式,对于天然气的场站控制一般是中心监视(只监不控),本地站控系统监控(监视+控制),如图1所示。早期天然气生产信息化系统中,传统的SCADA系统架构比较简单,分为三个层次:现场、网络、中心。其主要功能点如下:工况实时监视、远程操作控制(常规是本地站控,中心保留控制功能)、历史趋势查询、报警查询、报表打印等。这部分信息化系统,初步满足了早期企业生产安全的需要,但是生产与管理交叉较少,未能与管理形成有效的互补,业务与生产脱节,需要大量的人工管理工作,工作效率相对低下。2信息互联时代生产信息化要求天然气智慧管控平台整合单位所有数据资源、通讯资源、网络资源、系统资源,综合运用云计算、3S、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维仿真、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集供气各专题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供气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以此为基础快速构建面向燃气单位综合运营监管的综合业务应用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供气业务监控、管理、服务等业务的数字化、可视化与联动化。建成输气供气智慧化、可视化、协同化,人力、物力、信息等资源实现共建共享,改变现有各业务系统分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