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摘要: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对于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髓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对本土传统文化有天然的、地域上的亲近感、熟悉感。新津历史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传承脉络清晰,历史课堂上教师甄选本土文化资源,结合课本内容,进行实践教学,有效地丰富了历史课堂,达到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目的。关键词:本土文化资源;历史教学;教学设计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89(2023)02-0047-04■刘维初中历史运用本土文化资源的教学设计———以利用新津本土文化资源为例长期以来,传统历史教学较少体现本土文化的渗透,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学习远离生活,非常枯燥,以至缺乏学习历史的兴趣。成都市的中考历史越发注重考核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面对从“考知识”到“考能力”“考素养”的转变,提升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增强历史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基于新时代中学生历史学习素养提升需求,本文探讨成都市新津区泰华学校历史学科运用本土文化资源的教学实践。一、初中历史教学运用本土文化资源的背景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服务于历史课程的一切可资利用的物质和非物质资源的总和。《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历史遗迹遗址、名人故居等资源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行走中了解家乡、了解中华文化,将课堂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相联系,真实地感知历史,提高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中学历史教材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宏观历史走向下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中外历史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整体进程。为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向学生补充本地区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知识,符合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成都市新津区历史悠久,人文厚重,拥有一千多年的建县史,保留了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及大量文物古迹。结合教材内容,甄选新津本土相关文化资源,可拉近学生与历史学科的距离,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二、运用新津本土文化资源教学设计案例(一)“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设计———走进宝墩古城,了解原始农耕生活1.教学目标基于学科实践的教学改革深化研究47/2023·022.重难点重点: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宝墩先民的农耕生活。难点:原始农业发展对古代文明社会形成的深远影响。3.教学过程(1)原始农业的发展。让学生知道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磨制石器发展、聚落发展情况,并了解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