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学院学报JOURNALOFCHANGJIUNIVERSITY2023年1月第1期Jan.2023NO.1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进行思想教育。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1]这段话的精髓是语文课中要注重思想品德教育,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德育在语文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思政教育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方式,让他们分清对与错。可以说,思政教育为学生的成长“埋下了一粒种子”或“点亮了一盏灯”。那么,将思政教育融入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如何才能讲得入脑入心呢?如何自然而又有效渗透融合?这些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在语文学科的“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中,特殊教育学校的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建设应紧紧围绕“语文教学应如何立德树人”这个主题,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大问题,注重对学生残疾人观、特殊儿童发展观、特殊教育价值观的培养,还要注重课程思政与语文学科的有机结合,语文教师既要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考量,又要从听力障碍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认知水平以及思维特点的实际出发,探索制定既符合新课程标准与思政教育的融入要求、又适用于听力障碍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让听力障碍学生能够稳扎稳打地学习语文知识和锤炼思想品格。一、初中听力障碍学生的基本特征及其思政学习需求听力障碍是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2]初中听力障碍学生语文课程思政教学关键因素分析——以哈密市特殊教育学校为例江代丽1阳雪梅2(1.昌吉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新疆昌吉831100;2.湖南省衡东特殊教育学校湖南衡东421499)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如何将思政教育融于语文课程,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提升语文教学育人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特殊教育学校语文教师亟待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就初中具有听力障碍的学生而言,这一教学改革的实施极富挑战性。文章从课程标准、教师素养、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分析了针对听力障碍学生的语文课程思政四要素,并在实践层面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关键词:听力障碍学生;语文;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H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469(2023)-01-0123-06收稿日期:2022-04-19基金项目: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中高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