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2023.02初中数学作业是课堂教学活动向课外的延伸和拓展,是为了巩固数学课堂教学效果而设计的。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要能发挥巩固知识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育人功能。初中数学作业应依据课程标准,参考学科教学基本要求进行设计与实施,并对作业的目标与功能、形式与内容、批改与反馈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数学教师应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让初中数学作业实现高质量、轻负担目标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但现在的数学作业设计,已经成为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因素。因此,“双减”背景下如何进行数学作业设计,成为教师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作业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意见。“双减”背景下,数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指出,为进一步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加强作业完成指导,认真批改反馈作业,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作业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占据相当大的比重,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初中数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初中数学作业设计的现状是:教师过于重视作业训练,题目缺乏创新性、实践性和探索性;教师设计作业都是照搬教辅资料,不进行题目筛选,作业设计缺乏目标性,使学生重复做已经会的题目;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感,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使学困生对于不会的题目长时间写不出来,导致很多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害怕写数学作业;长时间地刷题和做一些有难度的题目,磨灭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优化初中数学作业设计非常必要。初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通过调研各个学校数学教师布置作业的量,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认为,只要作业布置得多,题目练习得多,学生的成绩就能提升。这实际上造成了数学作业题量多,学生写不完,为了应付老师,学生会去抄袭作业,或者熬夜写作业。长时间的恶性循环,导致学生失去数学学习的兴趣,不能保证学生充足的睡眠,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从作业形式上看,数学作业基本上都是纯理论或者纯计算性质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布置缺乏新颖性、实践性、探究性、评价性。久而久之,学生会认为数学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影响作业的育人功能。从作业评价上看,教师批改作业没有健全的评价机制,批阅重结果轻过程,重对错判断,轻出错原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