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新媒体研究nmrmagz@126.comAPPLICATIONRESEARCH应用研究媒介情境论中提到:每一个特定的场景都有具体的规则和角色。每一种场景定义也为不同的参与者规定和排除了不同的角色。因此,当人们进行任何特定的交往时,他们需要知道“场景的定义”[1]。视听传播因其传播的特性而与场景结构联系紧密。数字时代的视听传播在场景结构方面的外延拓展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发展之初,传播存在形式在被离散的同时也源源不断地生成了更多元的场景,其场景结构表现出高度的随机性、可变性[2]。而伴随着视听传播与社会交往的深入融合,视听传播的部分应用表现出场景的“回归”,通过虚拟符号的搭建实现现实场景的拟合进而唤起用户对熟悉情景的情感体验,实现场景构建对用户行为的塑造和修改。2020年8月25日,哔哩哔哩发布消息宣布正式上线观影新功能“一起看”。具体而言,此功能可在哔哩哔哩创建用户的专属放映室,和好友独享观影时刻;也可随机匹配放映室,和志趣相投的用户,最多可支持八个人一起观看。2021年3月,抖音上线“一起看视频”功能,用户点击创建房间,分为公开和私密两种,公开也仅限于列表好友。作为房主可以邀请好友进入观看,双方可以选择文字、语音、视频三种互动方式。2021年7月和8月,爱奇艺、腾讯视频相继上线“一起看”功能。用户可以邀请好友,在不同的空间下以相同播放进度共同观看视频,并实时语音聊天。本文以上述视听应用作为视听传播具体的研究对象,参与式观察“一起看”时用户的行为表现,探究场景的“回归”带给用户怎样的用户体验,并对视听传播深入社会交往的趋势做出反思。1视听空间搭建私人“场景”:缺席的在场在场(Presence)和缺席(Absence)两个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在精神分析学中提出,在社会化媒体盛行时代,这两个词因其与社会化媒体的特性相似而被广泛使用。视听应用的“一起看”功能本质上是一种“缺席的在场”。用户利用这一功能可以和异时空的好友同时进行一项双方共同参与的活动,无论是音乐、影视还是视频,这一功能搭建了用户之间的交往桥梁,对于用户而言,自己的好友正处在“缺席的在场”这一状态之中。另外,以上应用在推行这一功能时,都在强调“创建房间”的概念,在大众认知中,房间代表着一定的私密性,这一点在影视应用腾讯视频和爱奇艺中表现得较为明显,“一起看”界面模拟的是家庭影院的场景。页面上有房主标注以及“房主宝典”“房间设置”的功能,无形之中烘托出私人化氛围。梅罗维茨在戈夫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