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an.2023第35卷第1期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ofPostsandTelecommunications(SocialScienceEdition)Vol.35No.1DOI:10.3979/1673⁃8268.20221128003引用格式:安北江.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兼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45⁃54.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兼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安北江1,2(1.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084;2.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北京100081)摘要:民族交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当中。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承与升华。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提升民族凝聚力,是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与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内核一脉相承。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的“大融合”为当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历史依据,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是在其客观基础上达成的思想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基础上,对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理论的思想升华,也对当下民族工作起到重要指导意义。关键词:交往交流交融;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图分类号:D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268(2023)01⁃0045⁃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结果。梳理并分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深入把握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精髓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民族交融方面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民族发展史、民族文献梳理等方面加以论述,国外学者主要从学科设置和概念区分角度进行阐释,侧重不一。随着中华民族共同体论断的提出,学界讨论热度逐渐升温,但多数属于政策解读型研究。笔者拟从民族理论本身出发,重点剖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传承与发展,旨在表明·54·∗收稿日期: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