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某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可行性研究报告_secret.doc
下载文档

ID:3155900

大小:2.16MB

页数:217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26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某市 医疗 废物 集中 处置 设施 可行性研究 报告 _secret
摘 要 项目名称:xx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设施 项目业主:xx市生活垃圾处理厂 处理工艺:高温蒸汽集中处置技术 建设内容及规模:医疗废弃物处置中心工程包括:医疗废弃物收运、处置、尾气处理、污水预处理、管理设施、处理后医疗废物填埋、配电、自控、给排水、通讯,由于该处理设施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统一管理,故管理设施和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均利用原有基础设施,以节约投资。 设计xx市医疗废弃物清运量5000公斤/日,高温蒸汽集中处理量5000公斤/日,填埋处理量4000公斤/日。 建设地址:拟定在现xx市生活垃圾处理场场内,选址于市中区盘龙镇南山村三组,位于xx市南面的山区,距xx市城区约10公里, 属农村环境,位于xx市城市规划区外,城市下风向,周围人口稀少,无城镇、风景名胜、医院等特殊敏感点。 服务区域及人口:本项目设计医疗废弃物收运范围为市中区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剑阁县和青川县及其乡镇医疗机构所产生的医疗废弃物。面积16366.31平方公里。人口290万人。 投资估算:该项目总投资为872.96万元 建设工期:一年 目 录 第一章 总论 21 1.项目概况 21 1.1项目名称 21 1.2项目业主 21 1.3编制单位 21 1.4建设地点 21 1.5拟采用工艺技术 22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2 2.编制范围和技术原则 22 2.1编制依据 22 2.2编制范围 23 2.3技术原则 24 2.4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24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6 3.1项目背景 26 3.2项目建设必要性 26 4.主要研究结论 27 4.1场址评价 27 4.2建设内容 28 4.3工程规模 28 4.4环保措施 28 4.5、工程投资估算 29 4.6、财务分析 29 第二章 项目背景资料 30 1.城市区域概况 30 2.自然条件 30 2.1地形、地貌 30 2.2气候 30 2.3水文特征 31 2.4地质 32 2.5地震 32 3.城市规模 32 3.1市中区 32 3.2元坝区 33 3.3朝天区 33 3.4苍溪县 34 3.5剑阁县 35 3.6青川县 35 3.7旺苍县 36 第三章 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模及内容 38 1.xx医废处理存在的问题 38 2.xx医疗废弃物成分分析 38 2.1医疗废弃物主要来源: 38 2.2医疗废弃物组份及性质 39 2.3医疗废弃物成分和物理性质 40 3.收集区确定 41 4医疗废物产生量 42 4.1住院病人医疗废弃物产生量 42 4.2门诊病人医疗废弃物产生量 43 5.xx市医疗废弃物处置项目建设规模的确定 44 6.医疗废弃物处置建设项目的构成 44 6.1集中处置主体工程与设备 45 6.2配套工程 45 6.3生产管理与生活服务设施 45 第四章 医疗废物处理处置技术方案 46 1.国内外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方法及发展趋势 46 2医疗废弃物处理技术 48 2.1高温蒸汽处置技术 48 2.1.1高温蒸汽处置技术原理 48 2.1.2技术特点 49 2.1.3高温蒸汽处置技术局限性 50 2.2微波消毒技术 51 2.2.1微波消毒机理 51 2.2.2技术特点 51 2.2.3技术局限性 52 2.3化学消毒法 53 2.3.1概述 53 2.3.2化学消毒法系统介绍 53 2.4 焚烧处置法 54 2.4.1技术特点 55 2.4.2技术局限性 57 2.5 等离子体法 57 2.6安全填埋法 57 3各种医疗废物处置技术比较及技术方案确定 58 第五章 厂址选择 61 1.厂址选择依据 61 1.1厂址选择应符合的条件 61 1.2现有城市垃圾处理设施 61 1.3现有医疗、危险品处理设施 62 1.4可利用条件 62 2.厂址选择 62 2.1厂址比选 62 2.2厂址选择 63 3.拟选厂址状况 64 3.1厂址自然环境 64 3.2场地环境 64 3.3工程地质、水文地质 64 3.4气候条件 65 3.5应急救援 65 3.6交通、供电、供水条件 65 3.6.1交通 65 3.6.2供水条件 66 3.6.3排水系统 66 3.6.4供电 66 第六章 高温蒸汽集中处置技术工艺方案 67 1.技术方案执行的标准及规范 67 2.高温蒸汽集中处置技术方案 67 2.1高温蒸汽处置技术灭菌原理 67 2.2高温灭菌处理的几种工艺路线比较 70 2.2.1先破碎后灭菌 70 2.2.2先灭菌后破碎 70 2.2.3灭菌的同时进行破碎 71 3.工艺流程说明 71 4医疗废弃物收集、计量、贮存系统设计 72 4.1医疗废弃物收集及临时贮存 72 4.2收集设备方案 74 4.3医疗废弃物的运送 78 4.4医疗废弃物收运管理 80 4.5厂内运输 84 4.6医疗废弃物的贮存 85 4.7收集容器数量估算 91 5医疗废弃物高压蒸汽灭菌处理系统设计 92 5.1高温蒸汽集中处置技术特点 92 5.2医废处理系统工艺路线 93 5.3医疗废弃物处置系统方案设计 96 5.3.1高压蒸汽灭菌器 96 5.3.2尾气处理系统的构成 97 5.3.3冷凝液处理系统的构成及参数 97 5.3.4控制系统设计 98 5.3.5自动控制应达到的功能 100 5.3.6灭菌效果的保证 102 5.4主要建构筑物及设备选型 104 6.清洗消毒和污水处理 105 6.1清洗消毒 105 6.2污水消毒处理 107 6.3汽车消毒及冲洗 108 6.4周转箱的冲洗消毒 108 6.5清洗消毒设备选型 110 6.6其它消毒设备 111 6.7污水处理 112 6.7.1污水产生量和水质 112 6.7.2污水排放标准 114 6.7.3设计规模 114 6.7.4污水水质及处理目标 114 6.7.5污水处理工艺 115 7.现行生活垃圾填埋系统 116 7.1填埋系统概述 116 第七章 工程方案 118 1、总图及厂内运输方案 118 1.1总图 118 1.1.1总平面布置 118 1.1.2 竖向布置 119 1.2医疗废弃物场内流向 120 1.2.1医疗废弃物在场内流向 120 1.2.2主要计量设备选型 121 2、建筑及结构方案设计 122 2.1建筑设计原则 122 2.2结构参照设计规范: 122 2.3结构设计 123 2.4结构设计方案 124 2.4.1设计依据 124 2.4.2建筑结构方案 124 2.5地基处理 124 2.5.1地质条件 124 2.5.2地基处理措施 125 2.5.3基础形式及主要材料 125 2.6场地及地基的地震效应 125 2.7 材料选用 125 2.8 建筑装修 126 第八章 公用工程 127 1、交通运输 127 1.1处置中心外交通运输 127 1.2处置中心内交通运输 127 2、电气、照明及自动控制设计 127 2.1设计依据 127 2.2设计范围 128 2.3 全厂用电负荷及负荷等级 128 2.4供电电源及可靠性 129 2.5供电方案 129 2.6动力系统 130 2.7 照明系统 130 2.8其他供电 131 2.9防雷、安全接地及安全节能措施 131 2.10安全节能措施 132 2.11主要设备及参数 132 2.12自动控制、电视监控设计 133 2.12.1自动控制及仪表 133 2.12.2电视监控系统 134 3.动力工程 135 3.1 蒸汽供应 135 3.2蒸汽供应方案 135 3.3主要设备及参数 136 3.4压缩空气 136 3.5主要设备及参数 136 4.通风、空调与供暖 137 4.1采用的标准规范 137 4.2气象资料 137 4.3设计原则 137 4.4通风 138 4.5空调 138 4.6暖通设备 138 5.通信工程 138 5.1通信设施 139 5.2 电信设施方案 139 5.2.1 用户交换机系统 139 5.2.2电视监控系统 139 5.2.3电话综合网路 139 7.给排水、消防 139 7.1设计原则 139 7.2执行规范 140 7.3给水水源 140 7.4用水量计算 140 7.5给水系统 141 7.5.1生产、生活和消防合用给水系统 142 7.5.2给水压力 142 7.5.3消防给水 142 7.5.4给水管网 142 7.5.5锅炉给水 143 7.5.6循环冷却给水 143 7.5.7主要构筑物 143 7.6 全厂水平衡图 144 7.7排水系统设计 145 7.7.1污水排水系统 145 7.7.2雨水 145 7.7.3排水量 145 7.7.4排水方式及排水管线 146 7.8 消防 146 7.8.1消防通道 146 7.8.2单体建筑物火灾危险性和耐火等级分类 147 7.8.3消防措施 147 7.8.4安全可靠性 149 7.8.5消防设备 149 8、维修设施 150 第九章 环境保护 151 1.环境现状 151 1.1建设地区环境现状 151 1.1.1水环境 151 1.1.2大气环境 151 1.1.3生态环境 151 1.1.4声环境 151 1.2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 152 1.2.1 环境质量标准 152 1.2.2污染物排放标准 152 2.环境影响分析 153 2.1主要污染源 153 2.2主要污染物 153 3.环境保护措施 155 3.1大气污染的控制及治理 155 3.2废水(液)处理措施 155 3.3噪声控制 155 3.4固体废弃物的控制措施 156 3.5厂区绿化设计 156 3.5.1厂区绿化布置的原则 156 3.5.2 厂区绿化布置设计 157 3.6环境管理与监测 158 4.环境影响评价 159 第十章 劳工安全、卫生与消防 160 1.标准规范 160 1.1概述 160 1.2设计依据 160 2.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危险 161 2.1火灾、爆炸危险 161 2.2粉尘、有毒有害气体危害 161 2.3噪声危害 161 2.4其它危害 162 3.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162 3.1总平面布置 162 3.2防火和防爆 162 3.3防雷、防电 163 3.4防尘毒、防臭及防化学伤害措施 163 3.5噪声治理 165 3.6事故应急措施 165 3.8其它职业安全、卫生防范措施 166 4.卫生设施及防疫 166 5.生产过程中安全措施 166 6.预期效果及评价 167 第十一章 节能 168 1.概述 168 2.节能措施 168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 169 1.组织机构 169 2.人力资源配置 169 2.1人力资源年配置 169 2.2车辆匹配 170 2.3人员来源 170 2.4技术培训 171 3、项目进度安排 171 3.1原则与步骤 171 3.2项目实施计划 171 3.3调试与试运转 172 第十三章 项目招标方案 173 1、概述 173 2、发包方式 173 3、招标组织形式 175 4、招标方式 175 4.1 公开招标 175 4.2 邀请招标 175 4.3议标 176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78 1、工程概况 178 1.1建设规模 178 1.2编制范围 178 1.3工程估算总投资 178 2.编制依据 179 3.设备及材料价格 179 4.其他工程费用 179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 186 1.概述 186 2.编制依据和原则 186 2.1编制依据 186 2.2评价原则 186 3.基础数据 187 3.1设计规模 187 3.2计算期 187 3.3达产期和达产系数 187 3.4基准收益率 187 3.5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及使用计划 188 3.5.1项目资金筹措与运用 188 3.5.2流动资金计算 188 3.6劳动定员 189 4.财务评价 189 4.1年收费收入和税金及附件估算 189 4.1.1年收费收入 189 4.1.2销售税金及附加 189 4.2成本估算 189 4.2.1基础数据 189 4.2.2医疗废弃物收集与运输费用 192 4.2.3工人工资及福利费 193 4.2.4折旧费及摊销费 194 4.2.5维修费 194 4.2.6其他费用 194 4.2.7管理费用 194 4.2.8财务费用 194 4.3财务现金流量分析 194 4.4 财务效益分析 195 4.5 盈亏平衡分析 195 4.6 敏感性分析 196 4.7 财务评价结论 197 4.7.1收费单价的预测 197 4.7.2资金筹措 197 4.7.3财务评价(全部投资) 198 4.7.4敏感性分析 198 4.7.5评价结论 198 第十六章 社会评价 213 1、环境效益 213 2、社会效益 214 3、经济效益 214 第十七章 风险分析 215 1、风险因素识别 215 2、风险评估 215 3、风险分析结论 216 168 前 言 医疗废弃物(俗称医疗废弃物)是一种特殊的污染物,虽然与各种固体废弃物相比,其总量不大,但由于这类废弃物是有害病菌、病毒的传播源头之一,也是产生各种传染病及病虫害的污染源之一。世界各国越来越高度重视医疗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国际上已经把它列入控制危险废弃物转移的《巴塞尔公约》中,其危险等级为6.2级,属传染性物质。我国新发布的《医疗废弃物管理条列》将医疗废弃物定义为: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它危害性废弃物。医疗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和化学毒物,且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其对环境的危害与影响要远大于其它类别的生活垃圾,属于城市特种垃圾的范畴。 随着xx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度的快速推进,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量有逐年迅速增加的趋势。而目前xx市尚无完善的医疗废弃物监管体制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单位,仅有几家医院使用简易的焚烧炉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处理效果也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给社会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为了xx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及设施建设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如何解决医疗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落后的状况,改善辖区范围内医疗卫生行业的环境状况,控制医疗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疾病传播和空气污染,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xx市建设一座符合我国医疗废弃物管理最新要求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处置厂,对全市的医疗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同时,项目一旦开始运作,必将医疗废弃物处理引入市场机制,让污染治理走上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也是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章 总论 1.项目概况 1.1项目名称 项目名称: 四川省xx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工程 1.2项目业主 项目业主: xx市生活垃圾处理厂 xx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具有独立法人资质,注册资金为3860万元,xx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位于xx市盘龙镇南山村三组,占地83.88亩,主要处理来自xx市区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规模为300吨/日,处理工艺为分选+堆肥+填埋的综合处理处置模式。 1.3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环境保护工程研究中心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环保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物院环保中心)现下属员工约300人,总资产2.3亿元。中心拥有国内最大的烟气脱硫中试研究基地(含自备电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中试研究基地(日处理5吨)和生活污水处理中试试验厂(日处理10000吨)。 中物院环保中心具有配套的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较强的设备生产和集成能力,在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领域承建了数十项工程,为上百项工程提供了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环保设备。 1.4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xx市市中区盘龙镇南山村三组,原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填埋区南侧。 1.5拟采用工艺技术 拟采用的工艺技术:高温蒸汽集中处置技术 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处置规模:5吨/日 工程总投资:872.96万元 固定资产总投资:712.15万元 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运行成本为:1579.89元/吨 医疗废弃物收集处理总成本为:2129.17元/吨 占地面积:3000m2 使用年限:12年 2.编制范围和技术原则 2.1编制依据 [1]《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复核大纲》 国家环保总局环境规划院 2005年5月; [2]关于印发《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通知》 环发[2004]16号 国家环保总局; [3]《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废弃物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 [4]《关于落实全国危险废弃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有关安排及下一步工作的通知》环办函[2004]144号; [5]《关于严禁建设简易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焚烧处置设施的紧急通知》; [6]xx市(市中区、院坝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剑阁县、青川县)城市总体规划; [7]xx市环境卫生管理处提供的项目厂址地形图; [8]《xx市征收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管理办法》 xx市人民政府 2003年2月; [9]xx市建设局提供有关xx市医疗废弃物及建设场址基础资料; [10]《xx医疗废弃处置设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xx市环保局2005年5月; [11]xx市环卫处提供的有关资料; [12]xx市建设局提供的有关资料; 2.2编制范围 [1]通过对该项目提出的理由及医疗废弃物产生量的市场调研明确该项目的建设规模; [2]对项目的工程区域特征和外部接口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项目厂址; [3]根据确定的建设规模和厂址,提出工艺技术方案、工程方案; [4]对该项目相关部分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节能、消防提出合理方案; [5]对项目进行投资估算,提出投资方案并进行财务评价、社会评价和风险评价; [6]提出项目招标的基本方案; [7]在全面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2.3技术原则 [1]采用的处理工艺在满足‘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符合大纲’的相应要求的前提下,紧跟国内外医疗废弃物处置的发展动向; [2]遵循全程密闭式管理方式和安全无污染的技术原则,以有效的防止在整个处置过程导致的传染病传播和环境污染事故。 [3]良好的性能/投资比,且运行成本低。 2.4遵循的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环境污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医疗废弃物管理条列》; 《医疗废弃物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医疗保健产品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要求 工业湿热灭菌》; 《自动控制压力蒸汽灭菌器技术条件压力蒸汽灭菌器灭菌效果检验方法》(GB899-8600-88); 《医疗废弃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项目复核大纲》; 《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医疗废弃物分类目录》; 《关于落实全国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处置设施建设规划的有关安排及下一步工作的通知》 环协办函[2004]144号; 《关于严禁建设简易危险废物和医疗废弃物焚烧处置设施的紧急通知》; 《关于实行危险废物处置收费制度促进危险废物处置产业化的通知》; 《Biological system for testing sterilizers and sterilization process-part3:Particular systems for use in moist heat sterilizers》 EUROPEAN STANDARD EN 866-3; 《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技术规范》 环发[2003]206号;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环发[2003]199号;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18598-2001; 《医疗废弃物转运车技术要求》 试行; 《医疗废弃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 12348-90;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一级; 《医疗机构污水排放要求》 GB18466-2001;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B12348-90;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GBJ86-97; 《建筑防雷设计规范》 GBJ57-84;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16-87; 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3.1项目背景 随着xx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医院的数量和规模日益增大,医疗废弃物的产量也随之不断增加,医疗废弃物带来的潜在危险正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医疗废弃物既是有害病菌、病毒的传播源之一,也是导致各种传染病及其他病虫害产生的污染源之一,传染期长,传播面广,危害大。如果对这些废物不进行适当处理,就会对生活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必须采用适当的处理处置工艺加以无害化处理处置。 2003年,突如其来的SARS病毒肆虐全国大部分省份,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给人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虽然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了这场无硝烟的战争,但是,SARS的入侵也暴露出我国在处理医疗废弃物方面缺乏合乎规范的无害化处理基础措施,为此国家下达关于危险医疗废弃物应急处理设施尽快筹建的通知。四川省争取国债用于筹建成都、xx、内江、南充等城市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厂,这些基础设施的建立,将填补以上各城市医疗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处置基础设施的空白,改善各城市医疗废弃物污染状况,切断病毒传播途径、防止扩散的同时,保护了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更加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 3.2项目建设必要性 随着xx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城市化进度的快速推进,医疗废弃物的产生量有逐年迅速增加的趋势。而目前xx市尚无完善的医疗废弃物监管体制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单位,仅有几家医院使用简易的焚烧炉对医疗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处理效果也不能满足环保的要求,给社会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为了xx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政策要求和当地实际情况,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及设施建设给与了高度的重视。如何解决医疗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落后的状况,改善辖区范围内医疗卫生行业的环境状况,控制医疗废弃物处置不当造成的疾病传播和空气污染,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 因此,在xx市建设一座符合我国医疗废弃物管理最新要求的医疗废弃物处理处置厂,对全市的医疗废弃物进行集中处理处置,是十分必要的,势在必行。同时,项目一旦开始运作,必将医疗废弃物处理引入市场机制,让污染治理走上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道路,也是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4.主要研究结论 根据xx市的实际情况,每日有4.76吨的医疗垃圾要进入该垃圾处理厂,该垃圾处理采用高温蒸汽集中处置技术,对处置后的医疗废物进行卫生填埋。该方案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做到防止污染、节省投资。项目各项自然环境指标基本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节省自然资源并有很好的社会和环境效益。 4.1场址评价 医疗废弃物处置场拟建于xx市生活垃圾处理厂中卫生填埋场的东北角,是卫生填埋场相对独立的一个区域,交通便利,运距适中,远离城市人口居住区,对环境污染符合国家环境评价相关要求。 4.2建设内容 医疗废弃物处置厂工程包括:医疗废弃物收运、处置、尾气处理、污水预处理、管理设施、处理后医疗废物填埋、配电、自控、给排水、通讯,由于该处理设施纳入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厂统一管理,故管理设施和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均利用原有基础设施,以节约投资。 设计服务期限12年(2007~2019年)。 4.3工程规模 xx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规模为5吨/日。项目收运范围为市中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剑阁县和青川县及收运沿线乡镇医疗机构产生的医疗废弃物。项目收集区域人口占全市75%、医疗废物量占全市85%以上。按照国内同类城市调查统计结果,预测xx市医疗机构住院部和门诊部医疗废弃物平均产生量为0.35公斤/床·日,日产量约4760公斤,到2010年预计超过5000公斤。设计xx市医疗废弃物清运量5000公斤/日,高温蒸汽集中处理量5000公斤/日,填埋处理量4000公斤/日。 4.4环保措施 本工程在方案设计中力求做到结合xx市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降低工程造价,同时最大限度避免对环境的污染。采取以下环保措施达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 a、科学合理的处理处置工艺。 b、完备的各个系统。 c、先进的高温蒸汽集中处置技术。 4.5、工程投资估算 本工程项目总投资872.96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209.36万元,设备购置费用479.89万元,安装工程费用22.90万元,其它工程费用75.81万元,基本预备费63.04万元,铺底流动资金21.96万元。 4.6、财务分析 垃圾处理总成本为2129.17元/吨(包含折旧、摊消),直接运行成本为1578.89元/吨,该项目如果每吨垃圾收取2880元处理费,能保证在收回投资。 项目属于社会公益事业,仅能保本经营,但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环境效益,综合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结论,本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背景资料 1.城市区域概况 xx市位于四川省北部边缘,东经104°36'41"——106°45'48"΄,北纬31°31'40"——32°56'07",与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xx市历史悠久,迄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1985年被批准为省直辖市。 市域现辖三区四县,分别为市中区、元坝区、朝天区、旺苍县、苍溪县、剑阁县和青川县。全市总面积16366.31平方公里。人口29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9万人,占3.45%。 xx市现已发展成为川北一级经济社会中心,历史文化名城,风景旅游城市,以发展能源、商贸、旅游为主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2.自然条件 2.1地形、地貌 xx市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其中丘陵占90%以上,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海拔在400~3000米之间。地貌类型上横跨四川盆地北部低山区,龙门山山地区和米仓山山地区三大地貌单元,以中低山地貌为主,占总面积的92.70%,亚高山面积占2.1%,河谷平坝占5.13%。境内主要有嘉陵江、白龙江两大水系。 2.2气候 工程场址位于xx市盘龙镇南山村三组,该地区属北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由于北部有秦岭作为天然屏障,其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气候类型复杂多变,立体气候分异明显。多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8.2℃。多年平均降雨量972.6毫米,年最大降雨量1518.1毫米,年最小降雨量560.8毫米,日最大降雨量185.9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479.3毫米。多年平均日照数1347.3小时。多年平均风速2.5米/秒,主导风向为北风。 2.3水文特征 市中区主要有嘉陵江、南河、白龙江及清水河系。嘉陵江蜿蜒纵贯城市,从陕西、甘肃两省发源流到xx约长285公里,在xx境内由东北向西南方向流出,平均宽度为270米,深8.5米,平均坡度i=0.76%,百年一遇洪水位477.866米(1981年8月22日),流量达10211立方米/秒。 南河属嘉陵江支流,发源于李家乡,在中心城汇入嘉陵江,属老年期河流,全长68公里,宽180米,深6米,平均坡度i=1.5%,汇水面积680平方公里。 嘉陵江、南河枯水期通常发生在2-4月,嘉陵江最枯水水位时水深0.403米,南河最枯水位时水深0.25米,没有断流现象发生。 白龙江属嘉陵江一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高山地区,落差大、水量大,年平均流量329立方米/秒。 清水河发源于江油、青川一带。在市中区内全长77.8公里,平均宽度150米,平均坡度i=1.4%。清水河市条较为典型的山缓性河流,年平均流量为49立方米/秒,常年洪水量23000立方米/秒,最小枯水流量为6立方米/秒,常年洪水流量达8661立方米/秒(1999年7月21日)。 2.4地质 xx市中心城区为陡峻的高山环绕,向盆地内侧则为白垩系、侏罗系地层所组成的起伏丘陵地带。由于地质构造动力的影响及嘉陵江及其支流等水位网的存在和发育,构成了区内侵蚀堆积的地貌特征,即形成三级阶地。 一级阶地地势平缓,为现代冲积层所组成,以砂质粘土和粘土为主,厚度一般为0.2米左右,其下为卵石。一级阶地建筑条件较好,但因地势低缓,并靠近河谷岸边,需注意防洪。 二级阶地已被剥蚀和气割,界限不明显。上层堆积物为粘性土和卵石层,下为基岩,不含地下水,地基稳定,适宜建筑,但因坡度大于一级阶地,建筑师需作适当工程处理。 三级阶地多为坚硬岩石出露,地层以岩石为主,为中上侏罗纪前佛崖系与xx系的粘土质页岩和砂岩互层,厚度大,岩性坚硬。三级阶地虽地基坚固稳定,但因地形坡度很大,不利于建筑。 2.5地震 本区地震烈度为六度,可不设防。据xx地震监测站监测表明,目前xx市区一直处于平静状态,无异常反应。 3.城市规模 3.1市中区 xx市市中区位于xx市中部,地理位置位于北纬31°17΄——32°40΄之间,东经105°22΄——106°10΄之间,东连旺苍,南接元坝区、剑阁县,西依青川县,北靠朝天区。幅员面积1485.55平方公里,辖宝轮、昭化、三堆、盘龙、工农、大石、容山七镇,白朝、xx龙潭、金洞三乡,185个村委会,70个居委会,1171个村民小组,73个居民小组,区人民政府驻地。 3.2元坝区 元坝区位于xx市南郊,东邻旺苍县,西接剑阁县,南与苍溪县相连,北与市中区搭界。幅员面积1440平方公里,辖9镇19乡1个社区街道办事处,总人口24.2万。 区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降水量1000mm左右,森林覆盖率达36%,木材储量300万立方米,拥有30万亩优质草场。区内河流众多,嘉陵江纵贯境内169公里,拥有2座中型水库(紫云水库蓄水1062万立方米,工农水库蓄水1091万立方米),拥有43万亩淡水养殖水面,30万千瓦的水利资源可开发,小水电发展颇具潜力。境内矿产资源以沙金、煤、天燃气为主,分布广、品位高。交通便利,广(元)-达(川)公路,成(都)普(济)铁路穿区镇而过,国道212纵贯全境,嘉陵江水运直达重庆。 3.3朝天区 朝天区位于xx市北部,东与旺苍县相连,西南与市中区为邻,西北与青川县交界 ,北与陕西省接壤。历来为川北重镇,蜀门锁钥,交通枢纽,兵家必争之地。幅员面积1619·65平方公里,现辖6镇19乡,214个村,5个居民委员会,146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万人。区人民政府驻地朝天镇,距xx23公里。 地处米仓山、龙门山交汇之低中山地带。地势东、西高,中部低,且由北向南倾斜。境东部介于嘉陵江和西河之间,属河间岩溶高台地,海拔1300--1900米。最高山东部边缘的夏家梁海拔1988.9米。台原地面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朝天台原上起伏和缓,山顶近圆形,谷地开阔,多溶斗、溶洼、溶盘、漏斗、溶洞,地表水大部分注入漏斗、溶洞而成暗河,植被良好,森林茂盛,土壤耕作层流失少,有机质积累高,溶洼、溶盘多垦殖为地,北部、西部属米仓山、龙门山摺皱带,以低中山为主,海拔一般为800--1600米。其间峰峦高耸,沟河深切,峭壁丛生。中南部嘉陵江、羊木河、潜溪河沿岸有零星的冲积坝分布,冲积坝边缘与低山、低中山相连,为本区主要产粮地带。最低点南部边缘的韭菜沟海拔475米,朝天镇海拔512米。属嘉陵江水系,全境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嘉陵江由北至南曲穿全境,流长52公里。有安乐河、潜溪河、鱼洞河、羊木河等四条主要支流汇入嘉陵江。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摄氏度,一月均温4.7摄氏度,七月均温25·6摄氏度,无霜期260天,年均日照1380.1小时,降水量1180.5毫米。降水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灾害性天气为冬春旱、夏洪、秋涝。土壤以山地黄棕壤,中山暗紫泥为主。自然植被良好,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金、银、铜、等矿藏。 3.4苍溪县 苍溪县位于xx市南部,全县面积2330平方公里,人口766710人,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境内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以九龙山主峰为最高,海拔1369.2米,嘉陵江出境处涧溪口海拔352米最低。整个地貌由低山和深丘及河谷平坝构成。 苍溪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热量丰富,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有“ 高山寒未尽,谷底春意浓”的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6.9℃,一月平均气温6℃,七月平均气温27℃,极端最低气温-4.6℃,最高气温 39.3℃,昼夜温差3-7℃,全年无霜期288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毫米以上。 3.5剑阁县 剑阁县位于嘉陵江上游西侧,剑门雄关屹立县境北部,素称“蜀门锁钥”,历来为军事要塞。剑阁北靠xx市中区,南临南部县,东界苍溪县,西邻绵阳市。南北绵延83.8公里,东西横亘61.5公里,幅员3226.75平方公里。辖23镇,13乡。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起伏大。1994年末,剑阁县总人口65.2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24‰。 地貌形态差异悬殊,海拔500米至700米的宽谷低山区占总面积的50.34%;海拔700米至1000米的窄谷低山区占40.23%。地貌类型以低山区为主。剑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4.9℃,年降雨量1086.6毫米,无霜期270天,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对于农作物和林木的生长极为有利。剑阁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全县人均拥有面积为7.8亩,现有耕地80.34万亩,可利用开发的土地有301万亩,是发展林、牧业和多种经营的有利地区。剑阁森林覆盖率为29.33%,林材蓄积量为600万立方米。 3.6青川县 青川县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白龙江下游,川、甘、陕三省结合部,位于东经104°36'-105°38',北纬32°12'-32°56',处于祖国中西部交接地带上。周围与陕西省宁强县,甘肃省文县、武都县,四川省江油市、平武县,xx市市中区、朝天区、剑阁县等八县(区)相邻,素有“鸡鸣三省”、“金三角”之称。 全县幅员面积3269平方公里,约490万亩,总人口2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2万人。辖9镇28乡,202个行政村,1083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总人口中,汉族占98%,有汉、回、藏、壮、朝鲜等9个民族,其中回族乡两个。 青川县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坡度大于25°的占幅员面积的73.8%。最高处海拔3837米,最低处海拔491米。春寒秋凉,夏短冬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随地貌呈立体变化。年平均气温13.7℃,最热为7月,平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