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协同中职+教育模式探究林佳家校合作是一个历久弥新的教育热点。随着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以下简称《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家庭教育已由传统“家事”上升为重要“国事”。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参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本文通过对家校协同概念的分析、对“中职+”教育模式的探究等,让更多人关注亲子沟通,提升家校共育质量。一、家校协同的内涵及现状(一)家校协同的内涵家校协同可以理解为家庭和学校双方为了实现最优化教育孩子这一共同目标,充分利用家校团队的资源,依靠家校团队共同的力量来完成高效共育的任务。近年来,国人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家校协同育人理念也深人人心。可见,教育不是一个单向循环过程,而是像思维导图那样有延展性的。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缺失任何一方的协助培育,教育都是不完整的,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是不健全的。(二)家校协同的现状就中职阶段的家校协同教育模式来说,有其独特的研究领域。虽然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不同于其他阶段教育,但是家校协同育人理念却是一致的。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没有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最完美的教育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时代在变,环境在变,适时而变,才是硬道理。不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参与对学生的教育教学。每种参与类型都包含了双向的联结,学校了解、肯定家庭的配合,家庭积极参与、支持学校的活动。这种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参与模式在实践发展过程中是经得起考验的。良好的家校协同关系将有助于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家庭参与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中职阶段家校协同的意义与价值(一)家校协同的意义1.理论意义《促进法》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从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四个角度进行了阐述。“促进”二字,说明立法的重点是促进和帮助父母进行合适的、符合孩子成长规律的家庭教育。它属于促进型立法,立法宗旨不仅要让每个家庭重视家庭教育,还要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促进法》针对当前不少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不知道怎么办、怎么做等问题,用法律形式明确了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比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家校联系平台、公益性家庭教育宣传等。2.实践意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正处于大数据飞速发展的轨道。大数据时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状况,这些给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和家庭教育管理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