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民俗文化视角的《聊斋志异·考城隍》要旨李志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山东淄博圆缘缘员猿园)摘要:《聊斋志异》作为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集大成者,其近五百篇故事在不经意间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堪称是中国文化的万花筒。《考城隍》作为《聊斋志异》的开篇第一个故事,有作者的特殊考量。本文从中国民俗文化的角度解析《考城隍》的主旨要义,小说中的城隍神、关帝,以及小说人物所吟诗中的花和酒,或许表达了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关于民心所向的总基调:希望官府像城隍神一样,判案时能明辨是非善恶,像关帝那样用忠勇仁义守护一方百姓,让百姓生活能幸福美满,花与酒常伴左右,即使有挫折也依然心中有光亮、未来有期许。关键词:民俗文化;《考城隍》;城隍神;关帝中图分类号:陨圆园苑援源员怨文献标志码:粤《考城隍》是《聊斋志异》的开卷第一篇。我们知道,任何一部短篇小说集,选择哪篇小说放在第一篇,作者都是颇费考量的。斯人已去久矣,我们已经不能清楚地知道,蒲松龄选择《考城隍》作为他费尽心血写成的《聊斋志异》第一篇,到底是基于一种怎样的思考和深意。接下来,笔者将从中国民俗文化的角收稿日期:圆园22-11-17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普及应用项目“自媒体助推下聊斋文化的推广普及应用研究”(项目编号:2021-SKZZ-1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李志红(1972-),女,山东淄博人。硕士,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科研处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聊斋志异》研究·文章编号:员园园圆鄄猿苑员圆(圆园23)园2鄄园054鄄0854度,来解读蒲松龄选择《考城隍》置于《聊斋志异》首篇的原因要旨,以就教各位方家。一、《考城隍》要旨分析梳理关于《考城隍》置于《聊斋志异》首篇,前人有许多揣测:同是清人的何守奇认为:“一部书如许,托始于考城隍,赏善罚淫之旨见矣。篇内推本仁孝,尤为善之首务。”[员]猿清人但明伦说:“考城隍,寓言也。自公卿以至牧令,皆当考之。考之何?以仁孝之德,赏罚之公而已矣。”[员]猿今人朱纪敦认为,《考城隍》行文有诸多隐喻。其中,代宋焘先赴河南任城隍九年的张秀才,隐喻明末永平巡抚张春。《明史·张春传》记载过他的事迹,清兵入关时,他在新城被俘。皇太极百般劝降长达九年,始终不想残害他,结果他最后绝食而死。根据作者的索隐,宋焘当影射洪承畴,考试时“坐其末”的秀才影射范文程,“一人二人,有心无心”,影射的就是二人降清之事。二人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