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茶座剧影月报话剧是现代艺术,也基本上是镜框式舞台布景艺术。话剧常常用三幕或四幕表现一段历史长度的故事,比如《雷雨》,四幕戏,一个场景(周朴园家),剧情用三天发生的事件,来表现剧中人物三十年的恩怨情仇。话剧的表演是写实的,更加接近生活的原生态。观众在欣赏话剧演出的时候,往往会身临其境,话剧的审美情趣就在于表演的真实性。而我们曲艺评弹艺术的表演,与戏曲和话剧等艺术形式就有着本质的不同,评弹艺术是说唱艺术,一书场一张桌,一响木一把扇,一张椅一琵琶,一张嘴一部书,古今中外任我说。书场与剧场,虽一字之差,但观众的欣赏和审美情趣是完全不同的。去剧场看戏的观众,今天看完戏,不管喜欢不喜欢,欣赏或审美活动就基本上结束了。可是去书场听评弹的观众,可不是听一回书就算完成了欣赏或审美的活动,而是要连续多日,不间断地去书场听下去,一直到故事终了。所以书场的魅力在于书目故事的精彩、演员说唱能力的精彩,以及现在听书环境的精彩。故事的精彩,是指故事情节的曲折离奇,人物命运变幻莫测,比如《珍珠塔》《玉蜻蜓》《白蛇传》《三笑》《双金锭》《落金扇》《描金凤》等。这些书目,观众至今都非常喜欢听。演员说唱能力的精彩,是指演员首先要有观众缘,形象要漂亮,身材要端庄,旗袍要优雅,琴韵要流畅。除了这些外在条件之外,最关键的是演员的表演要生动有趣。所谓生动有趣,是要求评弹演员说故事的能力强,熟读书目,对情节、人物、年代、事件等,都烂熟于心,过脑不忘。至于演唱的能力那更是演员的基本功。唱的内功要有流派韵味,观众一听就知道是哪个流派;唱的外功是要求演员唱人物、唱情节、唱故事。说书目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演员要懂得留悬念,制造故事的包袱。什么时候出包袱,什么时候卖关子,什么时候刹住悬念,让观众且听下回分解,全在于演员调动听众的胃口,掌控书场的能力。观众每天都能按时到书场,一回接着一回书往下听,这就充分体现了评弹艺术的魅力。演员个人的魅力与书目中人物性格的魅力是糅合在一起的,观众常常相信书中的人物细节,也就常常将人物与演员合二为一了,认为你就是白娘子、你就是秋香了。听书环境的精彩,是指当代书场已经是一个优雅舒适的环境,空气清新,座位宽松,茶水可口,零食随心。观众听书的过程既可以是欣赏悦目的过程,也可以是闭目养神的调养,行动自由、心境自由、交流自由、传递自由。书场不像剧场那样庄重,更适宜老年观众、青年观众、城乡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