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與俗文學研究(第十二輯)簡評《乾隆間飭禁戲曲研究》焦磊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冬,在清高宗的默許之下,兩淮巡鹽御史伊齡阿在揚州鹽運衙門設立了所謂的“詞曲局”,展開了歷時近兩年的戲劇曲本審查。此次審查的主要任務是,對坊間戲劇曲本中所存在的“違礙”内容進行禁毁與删改。爲此,詞曲局聘任揚州名士黄文暘總責其事,並集合了當時一批活躍於揚州及其周邊的文人。在此期間,擔任總校的黄文暘利用審查之便,閲讀了大量的古今曲本,同時代揚州文人李斗所著《揚州畫舫録》還提及黄氏纂有“《曲海》二十卷”。但《曲海》原書的真面目究竟何如,則一向不得而知。民國時期,學者董康在坊間覓得《傳奇彙考》與《樂府考略》兩種戲曲目録文獻,認定二書爲當年詞曲局所呈劇目提要,亦爲黄文暘所著《曲海》之藍本。其後董氏延請吴梅、陳乃乾、王國維等戲曲專家,在《樂府考略》基礎上纂成《曲海總目提要》一書行世,無形中使得這一觀點得到了廣泛傳播。由於《曲海總目提要》在曲學界影響深遠,當時又有胡適、陳乃乾等學者爲之鼓吹,因此,雖然有學者對此看法存在反對意見,但是黄著《曲海》與《傳奇彙考》《樂府考略》二書之間的關係始終處於牽連不斷、撲朔迷離的狀態。對於這一問題,單純的文獻比勘很難得出具有足够説服力的結論,想要弄清楚《曲海》這一著作的性質,則必須對乾隆時蘇揚兩地設局審查戲劇曲本的全過程重新進行梳理。彭秋溪博士的新著《乾隆間飭禁戲曲研究》(中華書局,2021),正是將該問題作爲切入點,同時從史事考據與文獻比勘兩個角度進行細緻考察,並取得了可信的結論。焦磊,男,江蘇揚州人,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博士,現爲自由職業人。∗∗簡評《乾隆間飭禁戲曲研究》秋溪博士通過對史料的分析解讀,指出乾隆四十年以來飭查禁毁戲曲的特點。從主觀因素來看,這次對戲曲曲本的飭查禁毁,乃是乾隆三十八年開館編纂《四庫全書》以來,對民間藏書“寓禁於徵”的工作策略在戲曲領域的延伸。在《四庫全書》的編纂初始,高宗皇帝的主要目的僅僅是充實内府藏書,然而此後不久,高宗皇帝即改變想法,將違礙禁書“趁此查繳”。在查繳廣東遺民金堡著作《遍行堂集》的過程中,前廣東韶州知府高綱的藏書被抄没審查,審查者發現其中的傳奇曲本《喜逢春》也含有違礙内容。此事上奏後,高宗皇帝下旨特令搜繳,這就拉開了全國各地查繳曲本的大幕。從客觀因素上説,《四庫全書》的編纂,也是清代中期在全國範圍内對各級知識分子的一次大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