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第2期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LianyungangNormalCollegeJune.2023No.2海外学界中国生态治理协商参与研究评介杨帆,吴慧欣(南昌大学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江西南昌330031)摘要:生态治理协商参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助力中国实现从生态跟跑者向领跑者角色转换的独特运行机制,为海外学界深刻认知中国生态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全新的阐释路径。海外学者主要基于生态政治学、环境政策学和生态伦理学视角探究中国的生态治理协商参与机制,其研究的核心命题主要包括生态治理协商参与的历史发展、主要类型、实践效应和运行过程等。海外学者较为一致地认为协商是中国民众参与生态治理的权力路径,中国基于其运行压力生成了内生型政策制定模式,有效提升了环境秩序的合理性。国内可以借鉴海外研究成果优化升级中国生态治理参与理论体系,在强化协商主动性、构建协商途径、扩大国际传播和摆脱协商困境等方面进行提档升级。关键词:生态文明;生态治理;协商参与;海外研究述评中图分类号:D64;X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7740(2023)02-0028-0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实现了生态建设从跟跑者到领跑者的角色跨越,海外学界高度关注这十多年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力图基于多维学科的视角探寻具有建设性与共识性的答案。在加强环境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中国的生态政治制度逐渐成为海外学者重点关注的对象。他们较为一致地认为,生态治理协商参与是中国基于政治现代化进程对环境政策的实质与组织进行的适时化调整,意在实现传统型与创新型环境政策安排的多元化共存。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相继建构了政治参与的雏形一“三三制”与政治协商制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有序民主政治参与,进一步优化协商参与机制。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注重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文明建设的良性互动,创造性地将协商民主运用于生态治理,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治理协商参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所谓生态治理协商参与,是指公民、社会组织和生态治理机构等相关主体遵循相应的程序与步骤,以积极意愿投入与生态文明利益相收稿日期:2023-02-04基金项目: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红色基因传承的逻辑理路与运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2WT68);江西省社会科学“十四五”基金项目“新时代共同富裕理论的共同性意蕴研究”(项目编号:22KS31D);江西省基础教育项目“习近平党史学习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