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阻击沙漠向绿而行StoptheDesertandGowiththeGreenintheHexiCorridor文/摄绿色中国融媒体记者符超4000万年前,喜马拉雅山的缓缓隆起,带动了祁连山的大幅度隆升。使得水汽更难以进入深居内陆的西北,从而形成大范围的干旱。河西走廊就位于这干旱区域之中。这里是全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也是遏制风沙危害的战略前沿阵地。它的西部,库姆塔格沙漠的黄沙随风东进,堆积出连绵的鸣沙山。它的北部,腾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兵分两路,持续南侵。沙化武威市�州区东北部压沙成效42GO绿色中国特别策划SpecialPlanning郭万刚向记者讲述治沙经历土地和沙尘暴灾害严重威胁着甘肃省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面对艰苦的环境,陇原儿女们没有退缩。代代相传的治沙精神,持续创新的治沙方法,让河西走廊这个我国北方防沙带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设的重点区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至今,河西走廊北部风沙前沿地带建成了长达1200多公里,面积460多万亩的防风固沙林,470余处风沙口得到治理,1400多个村庄免遭流沙危害。重点风沙口植被明显改善,风速和频次大幅减小。腾格里、巴丹吉林、库姆塔格沙漠边缘防护林体系逐步形成,对阻止腾格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合拢,保护河西走廊绿洲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被风沙吞噬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八步沙林场“六老汉”的故事广为传颂。地如其名,曾经的八步沙饱受狂沙肆虐之苦。腾格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肃省中部边境,其南缘不断南移,流沙入侵。到20世纪80年代之前,八步沙已经形成7.5万亩的沙漠,成为古浪县最大的风沙口,给周边10多个村庄,2万多亩农田和3万多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公路、铁路造成极大的危害。1981年,古浪县试行“政府补贴、个人承包,谁治理、谁受益”的荒漠化土地治理政策,把八步沙做为试点向社会公开承包。可是,治理寸草不生的沙漠谈何容易?“活人不能让沙子欺负死!“六一的黑河、石羊河下游干多年的居延海和青土湖重现生机,动植物种类明显增加。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河西走廊东端、腾格里沙漠南缘,祁连山脚下的老汉”站了出来,组建了八步沙林场,联户承包治理八步沙7.5万亩沙漠,开始治沙造林。这一干,就再也没有回头。刚开始,没有资金、没有经验,他们就用“一沙、一棵树”的土办法造林。可没想到,几场大风刮过,GO绿色中国43山顶,只见在过去“山像和尚头,有沟无水流。滴水贵如油,春播秋无收”的山坡上,一排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