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审核华创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批文号:证监许可(2009)1210号未经许可,禁止转载证券研究报告【债券深度报告】舞弊之殇:财务舞弊导致违约案例汇总——债券违约复盘系列之四在我们的系列首篇专题《风波初定:114个信用债违约主体因素分析汇总—债券违约复盘系列之一》中,介绍了导致违约频发的前几大因素,财务舞弊是违约事件重要的伴生性因素。2014年~2018年违约债券数据中,涉及财务舞弊问题的违约主体有42个,占全部违约主体的40.78%。涉及违约债券余额813.63亿元,占全部违约债券余额的63.08%,且从各年度数据来看,发生频率越来越高,2018年每违约2家主体就有一家涉及财务舞弊,非常值得重点关注。财务舞弊是导致违约的重要伴生性因素,它加大了投资者获取真实信息的难度,并增加了投资过程中的“黑天鹅”风险。财务舞弊的简要来说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粉饰公司财务报表,虚增利润、资产等关键项目,伪造公司经营良好的假象;其二是虚构经济业务型的财务舞弊。通过舞弊,公司隐瞒了经营不善的事实,这不仅会降低财务信息的可靠性,严重影响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还会为公司未来发展埋下隐患,出现不利事件后更容易加剧发债主体资金链断裂。回顾来看,发行需求、退市风险、业绩承诺协议等是驱使主体实施舞弊的重要因素,民企为财务舞弊重灾区。根据舞弊三角理论,动机和压力是舞弊发生的根本因素;机会因素表明舞弊发生的空间和可能性;借口或合理化因素则从实施者的心理角度解释舞弊发生的原因。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实控人及管理层缺乏公众公司意识,倾向于将公司视为是自身的私人财产,进而将舞弊行为合理化。当前,民营企业已成为债市财务舞弊的代名词,这类严重的民企财务舞弊高发现象如乐视、洛娃、康得新等主体,均对市场投资者对民企的信任度造成了沉重打击,加剧了民企再融资困难的情形。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我们将涉及财务舞弊/公司治理问题的全部违约主体进行了统计,可以发现从行业分布角度整体较为分散,并无非常显著的共性特征。财务舞弊问题本质上是诚信问题和道德问题,而非行业问题。虽然历史上有些资产难以验证的行业如农业、医药等和新兴科技行业容易出现财务舞弊情形,但从实证角度来看,只要存在财务舞弊的需求和意愿,任何行业都存在出现财务舞弊的可能,从研究结果来看,我们按照所有制进行区分获得的结论比从行业分布进行区分获得的结论更有意义。本文中,我们选取了乐视、洛娃科技、康得新、印纪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