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医药专业出身的人,我一直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工作,专注于服务B端(企业)和D端(医生),今天来跟大家分享当前两大医生社区产品——丁香园(DXY)和医联(Medlinker)——的竞品分析。背景与大众群体相比,医生对移动医疗App使用需求相对小众而专业,且需求目的性更强,因此医生端移动医疗App发展趋势必然区别于服务大众人群的传统医疗互联网行业。根据动脉网在今年上半年的调研报告,尽管移动医疗工具类App承载了目前医生最迫切的需求,但医生最常用的APP依旧是知识提升类和社交类App。与此同时,知识服务类App与医疗业务实操存在脱节,知识内容能够学以致用,是这些App获得医生青睐的关键。在医生社区类产品中,丁香园和医联是其中佼佼者,因此我选取这两个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医生最希望能够得到移动医疗APP帮助的场景医生最常用的移动医疗APP类别体验环境设备型号:iPhone7系统环境:iOS11.4.1产品版本:丁香园(8.0.3)、医联(6.6.1)产品核心策略1.产品定位2.用户群特征两者用户群特征相近,以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中青年男性医生用户居多,可能由于该职业阶段重视业务发展与职称晋升。(数据来源:百度指数)3.运营策略内容运营:用户运营:活动运营:产品结构1.产品功能从产品功能横向对比来看,二者产品功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这是因为产品定位一开始就分化了:丁香园是医疗界的门户网站,偏重社区;医联是医生社交平台,更强调关系链。早期,论坛上先有人求文献,后有人分享文献,于是丁香园就这样慢慢地跑起来了。所谓“三岁定八十”,由此也形成了它的产品模式:用户有特定需求,可能是找文献、找课件,可能是看资讯、看指南,也可能是临床上遇到疑难病例想请教同行,就上丁香园。产品功能也是围绕这点发展,生产更丰富的内容,聚集更多有类似需求的用户,让用户更全面、更便捷地实现需求,比如:系统化、精细化运营的公开课。与丁香园不同,王仕锐给医联最早的定位就是“社交平台”,并借鉴国外医生社交产品“严肃化、职业化”的特点:严格实名制,保证用户质量,以此打造了实名交流和匿名吐槽两个特色版块,并衍生出内容专栏和线上执业平台。下面来看看两个产品在功能上的具体区别,以及为什么要这样设置。(1)新用户入口对比差异点:新用户打开丁香园,可以选择自己关注的科室和喜欢的内容后,再正式使用。因为产品出发点就是为了快速触达医生用户的内容需求,帮助他们方便快捷地筛选和检索到适合自己的信息。新用户打开医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