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品分析:多抓鱼VS漫游鲸本文是多抓鱼和漫游鲸的竞品分析报告,笔者从市场策略、产品设计、运营角度等层面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目录:市场与产品介绍市场策略产品设计运营角度总结一、市场与产品介绍1.1市场近年来,目前国内图书零售市场规模逐年扩大,与此同时二手书这个市场也逐渐开始受到了各方面投资的重视。即使是在2018年至今整个泛科技行业的增速放缓,但是二手书市场却在资本寒冬中逆势增长。目前整个二手书市场上流通的书目仅占到存量市场的5%(2018年数据),对于二手书平台来说,这么大的市场发展的空间,既是发展的黄金机遇,也是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对目前比较火的二手书平台「多抓鱼」和「漫游鲸」进行对比分析,找到他们产品策略、设计以及运营上的区别。1.2产品1.2.1多抓鱼「多抓鱼」上线于2017年5月,LOGO是一个猫吃鱼的简约形象,主要通过微信服务号和小程序为用户提供卖书、买书的服务。slogan:“真正的好书值得被阅读两次”目前多抓鱼的APP已经在AppStore和安卓市场上线,并且开通了支付宝花呗功能。同时,多抓鱼的商品不仅仅再局限于二手书,而是向着多元化电商平台发展了。1.2.2漫游鲸「漫游鲸」于于2016年11月15日上线,和多抓鱼的商业模式是类似——都是通过微信平台进行业务运转。相比多抓鱼最直观的差别是,漫游鲸多了一个“虚拟书费”的自制货币体系,平台一直以来的宣传卖点“原价收书,1.5折买书”也是和“书费“概念有关联的。漫游鲸的slogan:“书有新旧,但文字没有”单从这两家平台的LOGO(猫、鲸)和关键词「书」来看,用户的画像差不多就已经很清晰了:文艺范、爱读书、有情怀的年轻人群体。两家平台都采用了和之前二手书商不同的C2B2C的商业模式,平台从个人回收二手书后再将其转卖给他人,然后将收购回来的图书进行清洁、翻新、消毒、再次重新包装后进行二次交易,具有集约化、标准化的性质(每本书都有一个唯一的ISBN编码)。这种做法模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一直以来二手书交易的痛点——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买方收到的图书质感一般。也是他们能从二手书市场中分一杯羹的重要原因之一。1.3产品数据表现由于两家都主要是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开展业务,公众号和小程序是主要的流量入口,也是用户的存放地,所以他们的公众号的数据是具有代表性的。以下是「西瓜数据」数据:1.3.1多抓鱼1.3.2漫游鲸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指数、活跃粉丝数(活跃买家)、互动率、阅读量这几个维度进行对比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