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卷第4期2023年8月Vol.38No.4Aug.2023四川轻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ichuanUniversityofScience&Engineering(SocialSciencesEdition)婚姻策略视角下城市白领青年的择偶观念研究——以Y相亲角为例班涛,徐睿可(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合肥230000)摘要:近年来,以城市公园相亲角为表征的城市白领青年的择偶问题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以往针对白领青年的研究多集中于其阶层认同与生活方式,较少讨论其婚姻、家庭方面的群体特征。通过对H市X公园Y相亲角的实地研究发现,城市白领青年呈现出三种不同的择偶类型,即“强感觉—弱匹配”型、“弱感觉—强匹配”型以及“强感觉—强匹配”型。研究结果发现,城市白领青年的择偶偏好集中于“强感觉—强匹配”型,并从中产生了新的集体婚配策略,可被概述为“理性化爱情”与“精细化亲密”,即将社会理性与个人感性结合到一个“共同体”中,追求特定时间与状态下的“完美配偶”。这一婚姻策略与白领青年群体所处的关系场域和所具有的习性特征密切相关。计划生育背景下“4+2+1”家庭倒三角中的塔尖位置是其生活的主要场域结构,产生了较重的代际期望与同辈压力;家庭现代化思想的浸染又为其择偶观念增添了一定的开放性与独立性。白领青年在矛盾的场域结构中产生了复杂的习性,形成相应的婚姻策略并应用于婚恋实践之中。研究表明,城市白领青年的婚姻策略将带来深刻社会影响,重构新的群体场域。一方面,婚姻缔结难度提升,家庭组建时间推迟,影响城市社会人口再生产进程;另一方面,个体化程度加剧,个体化趋势将会进一步侵入到家庭这一最小社会基本单位中,反作用于家庭现代化进程。基于上述结论,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其一,政府应为其提供开放的、定期的交友空间与平台;其二,应鼓励婚恋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明性、婚恋观念的多元性与异质性;其三,应降低城市青年的婚恋成本,如减轻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的相应负担,为其能够自主自由择偶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关键词:相亲角;白领青年;婚姻策略;婚姻市场;择偶观念;婚姻观念中图分类号:C91;C913.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7535(2023)04-0013-12DOl:10.11965/xbew20230402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22CRK009)13一、问题提出在青年择偶实践中,相亲角作为一种线下相亲途径,一直存在于各大城市中,并被替子女“白发相亲”①的父母一辈所偏爱。相亲角是指近年在中国一些大中城市的公众场所出现的婚姻免费中介场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