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第40卷第5期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ofYunnanMinzu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Vol40,No5Sept2023【作者简介】肖琳,武汉大学社会学院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农村社区治理创新问题研究”(22&ZD173)阶段成果。①徐拓远,张云华:《“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思路与举措》,载《改革》2021年第10期。②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③吴玉韶,王莉莉,等:《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载《老龄科学研究》2015年第8期。④穆光宗:《我国机构养老发展的困境与对策》,载《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⑤贺雪峰:《互助养老:中国农村养老的出路》,载《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第5期。⑥杨静慧:《空心化背景下农村养老的困境与破解》,载《社会科学辑刊》2019年第5期。⑦李俏,李久维:《回归自主与放权社会:中国农村养老治理实践》,载《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互助养老:实践状况、核心经验与社会效益———基于一个中部乡镇的田野调查肖琳(武汉大学社会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摘要:在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而传统家庭养老功能萎缩的背景下,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是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的必然要求。基于一个乡镇11年互助养老的田野调查发现,互助养老本质上是立足于村社共同体的农村社区养老模式。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多层次动员、以公共意志为准则的民主化管理、以熟人社会为基础的社会嵌入,以及以互助组织为中介的资源链接构成互助养老持续运作的核心经验。相较于机构养老和行政主导的社区养老模式,互助养老能够产生显著的社会效益,不仅可以满足老年群体的多元养老需求,也能取得一定的社会治理成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视角下,当前政府应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发展农村互助养老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与资源条件,逐步推广互助养老模式。关键词:互助养老;人口老龄化;村社共同体;社区养老;乡村振兴【中图分类号】C91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7X(2023)05-0096-09一、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