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2023.9|shiting纪录片广角然生灵万物的一种“复魅”。《山神归来》以寻找东北虎为线索,将承载了几万年的物种生存史完备记录,场景选择在温带针阔混交林的大兴安岭乡村,向人类阐述着自然景观与本我的强关联。其中的民族符号包含人参文化、萨满文化等,表达了对自然强劲生命的敬畏。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语境的现代社会,此类乡村影像能够溯源到人类共通的伦理价值,从单一化到多元性的文化寻根之旅中,构筑起“命运与共”的精神场域。四、结语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在《雕刻时光》中探讨了影片素材的甄选,提出电影创作工作的实质一定程度上可以界定为雕刻时光。电影人同样从包含海量生活事实的时间巨块中剔除所有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能成为电影要素的部分,只留下能清晰描述电影形象的部分。乡村影像的民族性契合了这一类别的选择,它在东方伦理的构建下形成新型的现代叙事,且其破圈与出海路径皆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上。乡村纪录片剔除了好莱坞式英雄人物叙事、一波三折的跌宕结构,保留了世界文明共通认同的文化。这一剔除动作中蕴含着艺术的选拔,艺术选拔在任何一门艺术中都占有一席之地。由璀璨技术的簇拥带来的影像的视觉特效离不开形式化剪辑,但乡村纪录片的创作以真实饱满的风俗、人文和民族素材积淀与再现,传递着全球文明的当代价值。注释:①[美]罗伯特·麦基.故事[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54-55.②王庆福,刘文卓.理解“参与式纪录片”[J].电影艺术,2023(02):122-128.③陈新民,杨超凡.论乡村集体记忆的纪录影像叙事:主体、空间、媒介[J].当代电视,2021(05):71-75.④张宗伟,石敦敏.中国式现代化与新时代纪录片的意象之变[J].中国电视,2023(02):11-19.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文旅融合视域下湖州影视城的多元发展路径探究”(Y20214769)的研究成果。(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媒学院)基于“DIMT”模式的扬州早茶纪录片运河文化符号解析——以《日出之食·食话扬州》为例◎王丹园摘要:扬州是享誉全国的美食城,也是依运河而生的运河城。在东方符号学“DIMT”模式下,纪录片《日出之食·食话扬州》的文本可分解为“言”“象”“意”“道”。“言”和“象”的视听符号组合通过直抒和隐喻,上升到“意”的更高层次,即扬州的运河文化,并揭示其中“道”的运河精神。美食纪录片文本各符号只有集中体现地域文化内涵,发掘其中“道”的精神价值,才有助于我国美食纪录片形式内容的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