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发展现状数据报告——占比4%的卫生院创造52%的医疗收入动脉网·蛋壳研究院2018年1月政府推出分级诊疗制度和医联体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资源共享,改善基层医疗发展滞后的现状。基层医疗获得了新动力,发展也进入了新阶段。但是,我国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距,农村基层医疗优质资源先天短缺,导致基层医疗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凸显。医疗资源必须重新分配,加大向基层倾斜力度,才能实现基本医疗生服务均等化的医改目标。指标解释: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和门诊部(所)4类机构。②公立机构、民营机构:前者指经济类型为国有或集体的医疗卫生机构;后者指经济类型为国有或集体以外的医疗卫生机构,包括联营、股份合作、私营、港澳台投资和外国投资等医疗卫生机构。③城市与农村范围:城市包括直辖市区、地级市辖区和区县,农村包括乡镇和行政村。④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报告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的官方数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梳理,全面分析基层医疗发展现状。前言重要发现:基层医疗机构数量约占整个医疗体系的95%村卫生室数量最多,占比70%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增长出现分化:城市增加,农村减少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超过50%床位供给能力提高,设备先进性不足卫生人员总量增加,分布失衡卫生院数量占比不足4%,收入占比却高达52%基层医疗,在我国整个医疗卫生体系中的占比高达95%,涵盖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街道)卫生院、村卫生室以及门诊部(所)。随着医改政策的逐步实施,我国基层医疗的规模、医务人员数量和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与各类高等级医院相比,基层医疗的床位供给能力、设备先进性存在不足,而且城乡发展不平衡性矛盾突出。一、医疗机构:数量占据优势,发展不平衡性凸显总量上升,增速减缓:2011-2016年间,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增速比较缓慢。其中,在2012年,机构数量大幅减少,主要是因为村卫生室数量减少所致。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在逐年减少,村卫生室数量相应减少。数量占据绝对优势:在整个医疗卫生机构体系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占比在95%左右,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我国医疗机构营收占比达到78%的医院,数量占比只有3%。数量占比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