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第16期(总第814期)科学咨询·164·职业教育中国互联网从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网络,至今已发展近30年。这30年来,我国互联网产业高速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较2020年12月增长4296万,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并且在即时通信、工业互联网等多个行业都得到广泛应用[1]。随着互联网产业的高速发展,特别是2013年“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在线教育在我国高速发展。2016年,在国家教育“十三五”规划中,首次提出“互联网+教育”概念。截至2022年2月,我国拥有MOOC数量超过5.25万门,用户超过3.7亿,MOOC数量与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位[2]。特别是新冠疫情期间,在教育部的组织下,全国各级学校利用MOOC等在线教学方式,成功应对疫情带来的停教、停学危机,并在客观上促进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以高校为例,使用混合式教学比例已经从疫情前的34.8%提升至84.2%,基本形成了一整套包括理念、技术、标准、方法、评价等在内的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数字化发展方案[3]。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成为高校探索研究的热点。一、通信工程识图与制图课程现状分析通信工程识图与制图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通信工程方向)的一门职业必修课程,安排在第3学期开设。该课程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通信技术专业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其教学内容的设计以学生将来从事的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依据,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通信工程制图规定和识图、CAD绘图基础、通信工程图纸绘制。课程共有40个课时,以“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开展,突出“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思路,实践性极强。在传统的线下教学模式中,通信工程识图与制图课程一般安排在CAD机房上课。在授课时,理论知识借助ppt进行讲解,实训内容则由教师操作CAD软件进行演示,然后给学生布置练习项目并巡回指导。这种教学方式有其优势,在讲解、演示完成后,立即进行练习,学生可以巩固刚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学懂的地方也可以及时向教师提问。但高职院校实际情况是,学生的学习能力普遍比较一般,且同一个教学班内部相互差距较大。如果演示较多内容才开始练习,学生在练习时可能已经遗忘了其中部分重点知识,导致练习效果不好。如果将每堂课的演示和练习内容分解成多个小段,每演示一小段内容就开始练习,则因为学生的完成练习速度差异很大,相互之间很难协调,影响整体教学进度。为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