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之路62科学中国人2023年8月地图制图大跨越深度学习赋新能——记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艾廷华李莉李双作为空间现象可视化表达的地图,通常被誉为地学研究的第二语言。在地理信息系统领域,想让计算机将一幅复杂的地图简化为概略图,需要有很强的图形语言抽象概括能力,这是领域内公认的世界难题,连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对其都还在寻找这一问题的解决办法。来自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的教授艾廷华毅然应对这一挑战。他历20余年攻关克难,怀揣创新初心,取得了多项成果,先后4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研制的地图尺度变换软件驱动国家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步入快速路。成为教师创造快乐1987年,艾廷华考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现武汉大学)地图制图专业,正式与地图制图结下了深厚的缘分。“高中的时候我参加过编程设计开发的课外活动,获得过湖北省BASIC程序设计奖,对信息科学留下了不错的印象。”进入地图制图专业后,艾廷华发现信息科学与地图制图是可以结合起来学习的,“通用信息技术和地图、空间、位置、场所等信息结合起来能产生特殊的信息处理策略,这点非常有趣。”怀抱着这样的想法,在刻苦学习地图制图专业的知识外,艾廷华经常抽时间去“蹭”计算机专业的课,可以说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此后,艾廷华继续留在学校完成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业,之后留校从研任教。一晃30年过去,他坦言,这样的选择很适合自己——“在校园里能安静地看书,能摸索科研上的新东西,也能接触朝气蓬勃的学生”。谈起多年来与学生相处的经历,艾廷华的话逐渐多了起来,能感觉到他是发自内心地喜欢教师这份职业。“学生思想活跃,不仅是他们向我学习,我也在向他们学习,这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钻研细节的乐趣,可以将自己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还能多了解前沿的新思想,这是创造快乐与传递快乐的双重叠加。”平等尊重的相处方式让艾廷华深受学生的喜爱。他的课程覆盖了本科、硕士、博士、留学生等各个阶段不同类型的学生,并能因材施教,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收获满满。特别是他开设的研究方法性课程“专业论文阅读与写作”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广泛赞誉。他把一般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用大量的实例来指导学生怎样找到“写点”,从而把科学论文中的故事讲得更生动。这些工作耗费了艾廷华不少的时间和精力,但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作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