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经济智库带习惯形成的Ramsey模型——储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分析储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由于其重要的经济、政策意义,一直是众多经验研究的主题,但是这些研究并没有为储蓄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方向、强度给出明确的结论。Jagadeesh(2015)、Nwanne(2016)、Kim(2017)、Patra等(2017)基于索罗增长模型,证实了长期储蓄导致经济增长。但是,Bayar(2014)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中,发现经济增长导致储蓄增加。Tang和Tan(2014)使用索洛的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对巴基斯坦的储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二者存在双向因果关系。AbuAl-Foul(2010)的计量经济学分析表明,摩洛哥储蓄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但突尼斯是经济增长导致高储蓄的单向关系。由于偏好或政策的不同,储蓄率的差异可能影响经济增长,同时,由于政策差异、或进口新的技术,经济增长的差异也可能影响储蓄。了解储蓄和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方向不仅对于我们理解经济运行的真实逻辑很重要,而且对于增长政策的制定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证明储蓄会导致经济增长,那么就有必要提高储蓄率,以实现高增长目标。如果结果正好相反,即高增长会带来更多的储蓄,那么凯恩斯主义的观点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储蓄依赖于收入。因此,为了促进增长,政策制定将强调经济的需求方面。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高增长会导致高储蓄,然而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型并不能合理地解释这种相关性(席晶和雷钦,2013),直到Carroll等人(2000)引入习惯形成建立新的模型才能够得出上述结论。通过习惯形成的过程,一个人过去的消费可能会影响当前消费所产生的效用,因此习惯形成进入效用函数。基于此,本文尝试在传统Ramsey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习惯形成,考察高增长与高廖飘雪(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成都610065)摘要:本文先建立引入带习惯形成的Ramsey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高储蓄是高增长的一个结果。然后构建VAR模型,利用中国1998-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的高增长是高储蓄的格兰杰因果,高储蓄不是高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关键词:习惯形成;Ramsey模型;储蓄;经济增长储蓄的决定性关系。同时,利用中国1998-2019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理论模型首先考虑代表性个人的消费问题,他关心消费相对于由过去消费决定的“习惯存量”,并关心到当前消费对未来习惯存量的影响。代表性个人的效用函数为:其中h是习惯的存量,c是当期消费量,σ是相对风险厌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