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四章脑炎病毒2一大群有包膜的单正链RNA病毒,大多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蚊、蜱、白蛉等〕传播,旧归为虫媒病毒〔arbovirus〕。目前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有乙型脑炎病毒及森林脑炎病毒。3第一节乙型脑炎病毒亦称为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encephalitisvirus,JEV〕,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引起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以2~6岁儿童发病率最高。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者病死率高,幸存者常留下严重的后遗症。4一、生物学特性球形,直径约40nm。有包膜。核酸为+ssRNA。基因组编码结构蛋白C、M、E和非结构蛋白NS1~NS5。C为衣壳蛋白、M为内膜蛋白、E为包膜刺突血凝素。5病毒可在地鼠肾、幼猪肾、鸡胚等原代细胞中增殖,也可在白蚊伊蚊C6/36、Vero、BHK-21〔幼仓鼠肾细胞〕传代细胞中增殖,并引起明显的CPE。最易感动物为乳鼠,常采用脑内接种。6乙脑病毒抗原性稳定,应用疫苗预防的效果良好。主要的抗原成分为E蛋白。抵抗力较弱。对热、乙醚、酸较敏感。但对低温和枯燥的抵抗力很强,用冰冻枯燥法在4℃冰箱中可保存数年。7〔一〕传染源及储存宿主主要传染源是家畜和鸟类。猪对乙脑病毒的自然感染率高,在流行期间,猪的感染率100%,马90%以上。特别是幼猪是最重要的动物宿主和传染源。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大。蚊虫感染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可终身带毒,甚至随蚊越冬或经卵传代,因此除作为传播媒介外,也是病毒的储存宿主。此外蝙蝠也可作为储存宿主。二、流行病学8〔二〕传播途径本病系经过蚊子叮咬而传播。能传播本病的蚊虫很多。在我国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三带喙库蚊。此外,从台湾的蠛蠓和库蠓中,甚至蝙蝠中已别离到乙脑病毒,故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9〔三〕易感人群人群对乙脑病毒普遍易感,老少均可发病,主要是10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总数的80%以上。〔由于在儿童中普遍接种疫苗,成年人和老年人发病率增高〕。10本病流行于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一些国家,我国为高发区,仅青海、新疆及西藏等地未见本病报告。乙脑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夏秋季为高发季节,80%~90%病例集中于7、8、9月份。但随地理环境的不同,流行季节略有上下,华南地区的流行顶峰在6~7月,华北地区为7~8月,而东北地区那么为8~9月,均与蚊虫密度顶峰期相一致。乙脑呈高度散发性,同一家庭同时有两个患者罕见。流行特征11乙脑的主要流行环节为蚊-动物-蚊蚊动物动物蚊人12致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