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ewonDramaASummerDay18上海戏剧•••••••••SHANGHAITHEATRE剧评穿过一座座孤岛和自己相遇□张青观话剧《一个夏日》有着象征主义的影子,形成了极具个人特色的“福瑟式诗剧”。福瑟的作品语言十分简洁,常常伴随大量的重复、静默和无意义的词汇,且他的剧作不使用标点符号,而是用分行来表示断句,充满了诗意的极简主义,让人联想到荒诞派戏剧的风格,所以有很多人将福瑟冠以“新贝克特”“新品特”的称号,认为他延续了荒诞派经典剧作家的荣光。然而,在形式背后,我们也感受到了福瑟剧作中区别于任何一位剧作家的独特艺术风格。相较于贝克特的荒诞冷峻、品特的理性介入,福瑟剧作蕴含了强烈的情感和人性,他极简的语言风格之下,是对人类情感的深情拷问和对现代社会的深刻凝视。福瑟的人物是偏执的,但同时又是克制的,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在他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夏日》让我们再次走观众来说已经不算陌生。在此之前,他的作品《有人将至》《死亡变奏曲》等都在中国上演过,且引起了不小的讨论热潮,福瑟本人也对中国版《有人将至》赞不绝口。而提到福瑟的名字,常常有人将之与易卜生联系在一起,称为“挪威的新易卜生”,这种名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当然是对福瑟的赞扬,可福瑟本人却并不买账,直言“这对易卜生和我都不公平”。每个时代的剧作家都有着不同的使命,而每个剧作家也有着自身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这是毋庸置疑的。福瑟塑造了一群经历情感困境的现代人,虽然没有着墨描写时代的变化,但他的人物脱离了传统的束缚,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福瑟的作品延续了易卜生剧作对于社会问题的深切关注,却没有继承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现实主义风格,而是介于现实主义和荒诞派之间,又6月上旬,在上海以其独特的季候脚步真正意义上迈入夏天之际,约恩·福瑟这部十分特别的话剧《一个夏日》也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D6空间与观众见面,带着一丝清冷两分疏离,与上海温热潮湿的夏日空气融合得恰到好处。说起来,这并不是这部剧首次在中国演出。3年前,也是夏天,《一个夏日》就已经在上海演出过,这次复排,依然是王魏导演,主演田水和赵思涵也都延续之前的角色,很多观众也是三年前看过前一版念念不忘的。可见这部挪威剧作家的戏剧进入上海之后,与这个城市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也给中国观众带来了一场心灵的放逐。“新易卜生”“新贝克特”与“新品特”约恩·福瑟的名字对于中国19上海戏剧SHANGHAITHEATRE剧评两个人互相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