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6|艺术设计研究|DesignStudy传统牡丹图案在现代毛针织披肩中的创新应用——以辽代《牡丹纹刺绣枕顶》图案为例曾玉蓉摘要:传统牡丹图案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精华,蕴含了中国古代的审美和哲学智慧。毛针织披肩作为欧洲的传统服饰凝聚了印度及欧洲的技艺和文化智慧。传统牡丹图案应用于现代毛针织披肩,既是东西文化的融合,更是传统文化的创新应用。文章追溯了毛针织披肩的起源,整理、归纳了传统牡丹图案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以辽代《牡丹纹刺绣枕顶》图案为例,借用科技手段从款式、图案、色彩、工艺等四个方面详细解析了传统牡丹图案怎样创新应用于现代毛针织披肩设计,探索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的可能,让传统元素焕发新的时代价值,为优秀传统图案应用于现代服饰设计提供创新点,为增强毛针织披肩设计的市场竞争力提供不一样的解决途径。关键词:传统牡丹图案毛针织披肩创新应用毛针织披肩的历史可追溯到15世纪流行于印度的克什米尔披肩。最初的披肩织造是工匠们利用织造壁毯的技术完成的,织造披肩技术要求很高,需要花费的时间和劳力也更多。当时织造披肩需要一台织机,变化复杂的花样的织造,要花费18个月以上的时间。初期的克什米尔披肩图案风格以自然主义手法表现,纹样为精美纤细的花草纹构成连续的花草边饰图案。披肩的造型一般是菱形,四个角或者两个角有纹样,中间素色。(图1)后来,随着欧洲各国设立东印度公司,克什米尔披肩的客户主要以欧洲为主,尤其受到英法两国客户的喜爱。据说,英法两国在印度的士兵退役后,每当回国之际,必从印度购买克什米尔披肩作为纪念品带回各自的国家。尤其是法国人特别喜爱克什米尔披肩,后来逐渐形成由法国人设计花型,然后把样稿寄往克什米尔,在克什米尔加工的贸易方式。法国人设计的花型,线条自然生动,花型清秀,不像印度当地纹样那样花里胡哨。克什米尔披肩在欧洲妇女的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服饰装饰品,非常受欢迎。法国著名的大文豪巴尔扎克在他的代表作《人间喜剧》中就以巴黎街头的披肩商店作为背景。[1]小说描写了店内的披肩有上百条,颜色有当年流行的苹果绿色,还有黑白色。小说还描写了一位英国顾客看到店里的披肩后异常兴奋,几乎陶醉,拿不定主意的场景。由此可见,披肩在当时的欧洲是非常流行的。后来随着英国佩兹利市生产披肩能力的提高,印度克什米尔披肩的生产逐渐地被英国佩兹利市替代。克什米尔披肩的纹样也就逐渐地西方化,并逐渐演变为以英国佩兹利纹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