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音乐舞蹈157阿尔坎大奏鸣曲《人生的四个阶段》音乐特点及思想内涵探析周静杨玉瑶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摘要】夏尔·瓦朗坦·阿尔坎是19世纪法国籍犹太作曲家,他的大奏鸣曲《人生的四个阶段》以一段平凡人生的四个年纪阶段为主题,属于典型的标题性钢琴作品。本文将从作品中的音乐主题、调式调性,以及细节力度等创作特点入手,探析其音乐形象的塑造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以及对犹太风格因素的结合运用,并通过阿尔坎的个人经历探析其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关键词】阿尔坎思想内涵人生犹太民族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3359(2023)14-0057-06一、阿尔坎生平及作品背景夏尔·瓦朗坦·阿尔坎,出生于定居法国的犹太人家庭,在父亲经营的寄宿学校中学习基本的音乐知识,随后进人巴黎音乐学院接受专业教育。阿尔坎的教学和音乐创作经验也是在这个时期积累起来的。大约从1826年起,阿尔坎在老师齐默尔曼的推荐下开始以钢琴独奏者的身份出现于巴黎各个沙龙中,阿尔坎的漫长音乐家生涯就此展开。1838年,25岁的阿尔坎达到了事业巅峰,他精湛的演奏时常使“钢琴之王”李斯特都惊叹不已。他还创作出版了钢琴独奏作品《十二随想曲》以及《终曲进行曲》(Op.17)等更为成熟的钢琴作品。但令人不解的是,阿尔坎却在这一年退出音乐舞台,淡出大众视野,开始了长达6年私下教学、默声创作的历程。1844年,阿尔坎带着他的新作重返音乐舞台,极具爆发力和激情的演奏感染了许多音乐作者简介:周静(1978一),女,华南理工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西方音乐史。家,包括《为钢琴或管风琴而作的25首序曲》(Op.31),以及大奏鸣曲《人生的四个阶段》(Op.33)等,此时他的创作风格开始有新的突破,率先将犹太音乐风格融入传统音乐创作中。1848年以后对于阿尔坎而言是充满磨难的一段时光,他首先在音乐学院的职位竞选中败给了昔日的学生马尔蒙特,随后挚友肖邦不幸逝世,这些因素可能也是导致他在接下来的时间不愿公开演出的直接原因。二月革命爆发后,巴黎作为音乐事业发展的中心地位逐渐衰落,法国的反犹氛围再次紧张起来,这一切的变数都使阿尔坎内心的不安与厌世心理逐渐爆发。1853年,阿尔坎举行了两场音乐会后,选择了再次隐退。阿尔坎二次隐退后减少了社会交际,人们对他这一时期的生活经历知之甚少,但仍有许多重要音乐作品出版,如《十二首小调练习曲》(Op.35)《十二首大调练习曲》(Op.39)、《音乐会奏鸣曲》(Op.47)、《a小调奏鸣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