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卷第4期2023年8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ENAN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SOCIALSCIENCE)Vol41No4Aug2023【法坛论衡】DOI:10.15926/j.cnki.hkdsk.2023.04.013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延误制度的审视与完善———基于640份裁判文书的分析刘娟ꎬ朱晨青(太原科技大学法学院ꎬ太原030024)摘要: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延误制度体现着诉权保障和司法谦抑之间的平衡ꎮ我国«行政诉讼法»第48条进一步完善了对起诉期限延误制度的规定ꎬ但是对640份裁判文书的分析总结可知ꎬ该制度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方面是立法规定上的不足ꎬ主要体现在立法规定过于简单ꎬ没有进行层次性划分ꎻ另一方面体现在司法适用过程中ꎬ主要从提起信访、行民交叉案件和对法律的错误认识三个方面说明认定标准不统一的问题ꎮ针对这些问题ꎬ应在结合指导性案例的基础之上ꎬ具体从明确“不可抗力”“其他不属于其自身的原因”和“其他特殊情况”三者之间的关系ꎬ统一认定标准和合理分配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和举证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完善ꎮ关键词:行政诉讼ꎻ起诉期限延误ꎻ不可抗力中图分类号:D925.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3910(2023)04-0083-05收稿日期:2022-05-11基金项目:山西省法学会法学研究课题(SXLS-2021-B04)ꎻ太原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项目研究课题(XJG21032)作者简介:刘娟(1981—)ꎬ女ꎬ山西阳城人ꎬ讲师ꎬ博士ꎬ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法学研究ꎻ朱晨青(1996—)ꎬ女ꎬ山西高平人ꎬ硕士生ꎬ主要从事宪法与行政诉讼法学研究ꎮ一、问题缘起及样本选择从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下简称«行政诉讼法»)发展至今ꎬ我国的起诉期限延误制度经历了一个不断变化并逐步完善的过程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ꎮ一是延误制度的范围扩大ꎮ1990年«行政诉讼法»只规定了起诉期限的延长ꎬ而2015年修订的«行政诉讼法»则扩展到起诉期限的扣除和延长两个方面ꎮ二是延误事由逐步完善ꎮ起诉事由从之前的“不可抗力”“其他不属于自身的原因”两种情形逐步发展为“不可抗力”“其他不属于自身的原因”“其他特殊情况”三种情形ꎮ此外ꎬ200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43条明确规定了将“限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