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正确教育预测密卷---语文A卷.pdf
下载文档

ID:2845772

大小:603.67KB

页数:9页

格式:PDF

时间:2024-01-08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19 正确 教育 预测 语文
2019 正确教育原创预测卷 A卷 语 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书法与国学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书法是艺术,国学是学问。把书法当成国学,与把传统文化当成国学如出一辙。书法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且是重要组成部分,但只有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才是国学。那么研究书法的学问是不是就是国学了?不全是。举个例子,用传统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传统书学,可称得上国学。古代书论文献大多是文学性描述,多运用比喻、夸张和想象等文学手法,且行文简略,如孙过庭书谱中有一句经典概括“古不乖时,今不同弊”。意思是取法古人,不能背离时代条件,同时又不能随大流,过于迎合今人。写不出自己,看不到古人,是书法大忌。孙过庭以简短八个字,把古今书法的道理说通了。而这用短短几个字就能说透的问题,今人千言万语也未必能达其真谛。所以,凡遇古书论,都需用文献学方法,对所涉字词进行训诂学研究,这些自然属于国学范畴。按照国学大师梁启超的划分,国学研究总体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一类是关于人生的学问。前者侧重于认识,后者侧重于实践体悟。书学也是如此。书学是关于智识的学问。书法的基础是汉字,研究书法必须研究汉字本体,故此,书学的基础是字学,也即小学,小学又融于国学之中。所以,国学中的字学或小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作用和影响。辑校和注疏是国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也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阅读和运用古代书论文献时,必须对其中的字词进行训诂或校注,否则易发生误读。譬如现在我们时常用“天真烂漫”一词形容书法作品至高的美学境界,但从包世臣艺舟双楫中对“烂漫”一词的注解可知,“烂漫”的本意是花开十分,已渐有凋疏之意,用在书法上,则指笔法粗疏导致的墨法凋疏,字法散乱。书学还是有关人生体悟的学问。它不但需要对古代书论进行研究,更需要亲自实践。美感体验,或者说有关书法美的积淀,是在长期的笔法实践中培养出来的。而笔法的获得,又在于对人生、生命与自然的体悟,即唐人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要有向外和向内的追求。向外追求最后都归于向内追求。向外追求自然,于自然万物中获得关于笔法的学问,譬如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漾而悟笔法等,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这方面,古代书论多有描绘,但过于玄虚。当然,笔法也可通过读书尤其是阅读古代书论获得,但读书也需进行人生体悟,读书而不体悟,等于吃饭而不细嚼、必定是“囫囵吞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1所以,虽然书学与国学息息相关,但国学只是方法和途径。研究美、探讨美,是书学研究的终极旨归。但这美,是基于中国本土的美学,而不是西学体系中的美学,故美学又必须建基于国学之上。国学也不是贴标签,而是实实在在地坐冷板凳,需要一种几十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选自朱中原国学与书法,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书学属于美学范畴,而国学是用国学方法研究传统文化的学问,二者有诸多联系,但不能直接画等号。B.孙过庭书谱中用“古不乖时,今不同弊”八个字,将“既看到古人,又写出自己”的古今书学的道理说透了。C.书学的基础是字学,字学对书学研究有直接的作用,而辑校和注疏是传统书学研究的重要方法。D.作者反对读书者“囫囵吞枣”,意在表明在笔法的获得途径中,人生体悟比阅读古代书论更重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作者在文章开头即表明观点,然后对书法和国学的区别和联系进行解说,引出了后文的论述。B.作者在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说明书学是靠文献学方法研究的,从这一点来说它属于国学范畴。C.文中举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黄庭坚观荡桨而体悟出笔法的例子,强调了书学需要向外追求自然。D.文章结构属于“总分总”模式,最后一段给出结论,再一次说明书学和国学虽有联系但并不等同。3.根据原文肉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书学和国学是息息相关的,国学是书法研究最终探究的美学的基础,书法是国学研究的对象。B.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书法作品至高境界的“烂漫”用在书法上指笔法不好,说明当下已没人关注古书论。C.书学不仅是关于智识的学问,还是关于人生体悟的学问,对其研究既要加深认识,又要实践体悟。D.书学向内追求内心的自证圆融,但因古代书论的描述过于玄虚,还需要向外追求自然,亲自体验。(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材料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材料二:2005年,当时正在建设的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突遇问题。原子钟就如同一块“手表”,为卫星导航用户提供精确的时间信息服务。高精度的时间基准技术直接决定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对整个工程的重要性如同人的心脏。当时还想引进,但人家就不给你。因为这是个高精度的东西,他们要对我们进行技术控制。没有原子钟,这个系统基本上就是空中楼阁。国外的技术封锁,坚定了科研人员自力更生的信念。大家有了一个共识,核心关键技术必须要自己突破,不能受制于人。当时北斗人有一句话,“六七十年代有原子弹,我们北斗人一定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子钟”。他们成立了三支队伍同时开展研发,并在基础理论、材料、工程等领域同步推进。就这样,仅仅用了两年的时 间,科研团队就攻克了原子钟这个最大技术屏障。不仅如此,现在用在北斗三号上的原子钟,已提升到每 300万年才会出现 1秒误差的精度,完全满足了我国的定位精度要求和卫星的使用寿命。(摘编自“央视网”)材料三:2018年 7 月 29日 9时 48 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以“一箭双雕”的方式成功发射第 33、34 颗北斗导航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的第四次发射。两颗卫星均属于中圆地球轨道卫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 9、10颗组网卫星。根据计划,今年年底前将建成由 1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从这次发射开始,北斗卫星组网发射进入前所未有的高密度期。(摘编自“新华网”)材料四:据俄罗斯劳动报网站 8 月 26日报道,中国已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和俄罗斯的“格洛纳斯”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展开激烈竞争。今年北斗系统将开始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两年之后,北斗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报道认为,中国对太空领先地位的积极争夺令美国等太空强国感到不安。尽管中国每年对太空项目的60 亿美元投入与美国的 400 亿美元相差甚远,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此外,中国还打算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实现载人登月的国家。报道称,在与美国竞争的同时,北京努力发展与俄罗斯在太空领域的合作。两国正在进行有关建立联合轨道空间站的谈判。俄罗斯也希望与中国共同研制超重型火箭。(摘编自“参考消息网”)4.下列对材料一中“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识由写意的司南、太极阴阳鱼、北斗星等要素组成,充满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B.北斗星自古是人们用来识别方位的依据,司南是我国古代发明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两者的结合彰显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C.该标识象征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为人们提供定位、导航服务,同时还蕴含我国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D.网格化地球和中英文文学彰显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全球的宗旨,也寓意着它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研制和开发的成果。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3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原子钟”影响着系统导航定位的精度,北斗二号系统的“原子钟”曾出现问题,后经科技人员的集体努力,这个最大技术屏障被攻克。B.2018年 7 月 29日,我国以“一箭双星”的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系统第 9、10 颗组网卫星,此后进入北斗卫星组网发射高密度期。C.我国计划在 2018 年年底前建成由 18 颗北斗三号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两年之后将向全球提供导航服务。D.俄罗斯网站称,尽管中国对全球导航系统的投入不到美国的六分之一,但中国发射的卫星数量却与美国不相上下,并表示俄罗斯希望与中国展开合作。6.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中,央视网、新华网、参考消息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答:_(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进山东 贾平凹()第一回进山东,春正在发生,出潼关沿着黄河古道走,同车里有着几个和尚一一和尚使我们与古代亲近一一恍惚里,春秋战国的风云依然演义,我这是去了鲁国之境了。鲁国的土地果然肥沃,人物果然礼仪,狼虎的秦人能被接纳吗?沉沉的胡琴声从那一簇蓝瓦黄墙里传来,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现在。()我的祖先,那个秦赢政,在他的生前是曾经焚书坑儒过的,但居山高为秦 城,秦城已坏,凿池深为秦坑,自坑其国。江海可以涸竭,乾坤可以倾侧,唯斯文用之不息,如今,他的后人如我者,却千里迢迢来拜孔子。其实,秦赢政在统一天下后也来过鲁国旧地,他在泰山上祀天。封禅是帝王们举行的,我来山东,除了拜孔,当然也得去登泰山,只是祈求上天给我以艺术上的想像和力量。接待我的朋友说:哈,你终于来了!我是来了,孔门弟子三千,我算不算三千零一呢?我没有给伟大的先师带一束干肉,当年的苏轼可以唱“执瓢从之,忽焉在后”,我带来的唯是一颗头颅,在孔子的墓前叩一个重响。()在曲阜,我已经无法觅寻到孔子当年真正生活过的环境。如今以孔庙孔府孔林组合的这个城市,看到的是历朝历代皇帝营造起来的孔家的赫赫然大势。一个文人,身后能达到如此的豪华气派,在整个地球上怕再也没有第二个了。这是文人的骄傲,但看看孔子的身世,他的生前凄凄惶惶的形状,又让我们丈人感到一份心酸。司马迁是这样的,曹雪芹也是这样的,文人都是与富贵无缘,都是生前得不到公正的。在济宁,意外地得知,李白竟也是在济宁住过二十余年啊!遥想在四川参观杜甫草堂,听那里人在说,流离失所的杜甫到成都去拜会的他的一位已经做了大官的昔日朋友,门子却怎么也不传禀,好不容易见着了朋友,朋友正宴请上司,只是冷冷地让他先去客栈里住下好了。杜甫蒙受羞辱,就出城到郊外,仰躺在田埂上对天浩叹。尊诗圣的 是因为需要诗圣,做诗圣的只能贫困潦倒。我是多么崇拜英雄豪杰呀,但英雄豪杰辈出的朝代,斯文是扫地的。孔庙里,我并不感兴趣那些大大小小的皇帝为孔子树立的石碑,独对那面藏书墙钟情,孔老夫子当周之衰则否,属鲁之乱则晦,及秦之暴则废,遇汉之王则兴,乾坤不可久否,日月不可久晦,文籍不可久废啊!()当我立于藏书墙下留影拍照时,我吟诵的是米芾的赞词:孔子孔子,大哉孔子!孔子以前,既无孔子:孔子之后,更无孔子。孔子孔子,大哉孔子!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4()我在泰山上觅寻我的祖先遏雨而避的山崖和古松,遗憾地没有找到这个景点。听导游的人解说,我的祖先毕竟还是登上了山顶,在那里燃起了熊熊大火与天接通,天给了他什么昭示,后人恐怕不可得知。而事实是秦亡后,就在泰山之下,孔庙孔府孔林如皇宫一样矗起而千万年里香火不绝。孔子就是五岳独尊的泰山吗?泰山就是永远的孔子吗?登泰山者,人多如蚁,而几多人真正配得上登泰山呢?我站在拱北石下向北面的峰头上看,我许下了我的宏愿,如果我有了完成夙命的能力和机会,我就要在那个峰头上造一个大庙的我抚摩着拱北石,我以为这块石头是高贵的,坚强的,是一个拳头,是一个冲天的惊叹号。()古人讲:登泰山而一览众山小。周围的山确实是小的,小的不仅仅是周围的山,也小的是天下。我这时是懂得了当年孔子登山时的心境,也知道了他之所以惶惶如丧家之犬一样到处游说的那一份自信。()我带回了一块石头,泰山上的石头。过去的皇帝自以为他们是天之骄子,一旦登基了就来泰山封禅的,但有的定都远,他们可以来泰山祀天,也可以自家门前筑一个土丘作为泰山来祀,而我只带回一块石头一一泰山石是敢挡的一一泰山就永远属于我,给我拔地通天的信仰了。(有删改)7下列对这篇散文有关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A文章第一段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胡琴声的悠扬邈远,引出下文孔子关于“逝者如斯夫”的慨叹和对孔子的介绍。B文章联想了秦始皇和孔子登泰山的故事,通过对比的手法,表现孔子为人胸怀天下、仁义高贵,充满了对孔子的崇敬赞美之情。C作者认为只有像孔子、秦始皇以及那些对泰山无比景仰的人,才真正配得上登泰山。D本文叙述了自己来到山东,想到孔子,并拜谒孔子登泰山后回家的经历,其中既有历史的回顾,又有深沉的思考。8.文章两次提到文人的“斯文”,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其内涵。(6 分)9.文章结尾谈到“而我只带回一块石头一一泰山石是敢挡的一一泰山就永远属于我,给我拔地通天的信仰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范百禄字字子功,锴之子也。第进士,又举才识兼茂科。熙宁中,提点江东、利、梓路刑狱,加直集贤院。利州武守周永懿以贿败,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熊本治泸蛮事,有夷酋力屈请降,裨将贾昌言欲杀以为功,百禄谕之不听,往谓本曰:“杀降不祥,活千人者封子孙。奈何容骄将横境内乎?”本矍然,即檄檄止之。七年,召知谏院。属岁旱,请讲求急务,收还法令之未便者,以救将死之民。司马光复差役法,患吏受赇,欲加流配流配。百禄固争曰:“民今日执事,受谢于人,明日罢役,则以财赂人。苟绳以重典,黥面赭衣,必将充塞道路。”光悟曰:“微君言,吾不悉也。”遂已。元祐元年,改吏部侍郎。议者欲汰胥吏,吕大防趣废其半,百祿曰:“不可。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不听。俄兼侍读,进翰林学士。为帝言分别邪正之目,凡导人主以某事者为公正,某事者为奸邪,以类相反,凡二十余条。愿概斯事以观其情,则邪正分矣。以龙图阁学士知开封府。勤于民事,狱无系囚。僚吏欲以圄空闻,百禄曰:“千里之畿,无一人之狱,此至尊之仁,非尹功也。”不许。熙河范育言:“阿里骨酷暴且病,温溪心八族皆思内附,可以计納。”百禄曰:“中国中国以信抚四夷,阿里骨未有过,溪心虚实未可知,无衅而动,非策也。”又请进筑纳迷等三城,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弃之为費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薨,年六十五,赠银青光禄大夫。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5(节选自宋史 范百禄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B.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C.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D.百禄曰/是皆良田/为必争之地/我既城之/若贼骑时出/我何以耕/后虽欲弃之/为费已甚/亦不能矣/帝皆从之/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A.“字”指古人在本名之外另取与之含义相关的别名,一般男子二十岁弱冠会取字 B.“檄”即檄文,是古代官方用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的“檄”有“晓谕部下”之意。C.“流配”也称流放,是古代刑罚名,是给犯人刺字并将其驱逐到边远地区的一种刑罚。D.“中国”在古代一般指的是中原地区或是在中原地区由华夏族建立起来的政权。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范百禄心地善良,力阻杀害降民。他管辖边事时,贾昌言想杀害已经投降的夷人来向朝廷邀功请赏,被他想方法阻止。B.范百禄拾遗补缺,完善相关法令。大旱之年,他奏请收回对百姓不利的法令;司马光想流配受贿的官吏,在他的反对下才打消念头。C.范百禄格尽职守,不愿宣扬功绩。任翰林学士时,他为皇帝列举区别公正和奸邪的方法;有人想把在他治理下没有囚犯一事汇报给朝廷,被他阻止。D.范百禄思虑周全,做事富有眼光。有人提议接纳想要归附朝廷的温溪心八族,并推进构筑三座城,全都被范百禄否定。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百禄请复至道故事,用文吏领兵,以辖边界,从之。(5分)译文:_(2)废半则失职者众,不若以渐消之,自今阙吏勿补,不数岁,减斯过半矣。(5分)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长安秋望 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6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注,空戴南冠学楚囚。注 典出晋书 张翰传,秋风起时,张翰(字季鹰)思念故乡的鲈鱼,便辞官回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秋季的清冷,实衬心境的凄凉,“凄清”二字,为全诗定下了基调。B.颔联写仰观。残星、笛声、雁横塞、人倚楼,视听动静的安排颇见匠心。C.颈联以“静”赋菊,以“愁”状莲,既形象传神,又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D.尾联诗人直抒胸臆,借用张翰和南冠楚囚的典故,表达毅然归去的决心。15.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中“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来?”与本诗“鲈鱼正美”化用同一典故,但表达的志趣又有所差异,试比较异同。(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诗经 氓中女子自诉婚后早起晚睡,日子过得非常辛劳,以此表达其内心不满的句子是“_,_”。(2)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_,_”。(3)苏轼在赤壁赋开篇写“_”,他们一同尽情领略秋江夜色之美;下文主人以“_”提问,客人以曹操的事迹作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7-19 题。先秦文士可分为三类:一类是苏秦、张仪,没什么操行,只要有官做,能富贵,既可以悬头于梁、刺股以锥,也可以朝秦暮楚、。而他们中的走运者,最终也进入了实际的政治生活,成为了统治者中的一员。孔墨孟荀等属于第二类人,他们并不随波逐流,他们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常常对诸侯发牢骚,对第一类人吹冷风了。他们眼看着人家把天下闹得 、一塌糊涂,而自己的呼声愈来愈被淹没,愈来愈受诸侯的白眼,便只好把满腔不平和才气都写在竹简上,给后世留下一部部著作。而第三类凤毛麟角,除了一些在历史典籍中忽隐忽现 的隐者外,有大著作、大人格并且以大背影遮挡后世的,就只有那位表情古怪的冷嘲大家庄周先生了。当别人在都市中热闹得沸反盈天时,他独自远远地站在野外冷笑,而当有人注意他时,()他是乡野文化的代表,他的作品充满着野味,如遍地野花,在晨风中仪态万方,令人目眩神迷。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7A唯利是图 卖友求荣 动荡不安 扑朔迷离 B见利忘义 苟且偷生 内忧外患 扑朔迷离 C唯利是图 苟且偷生 动荡不安 眼花缭乱 D见利忘义 卖友求荣 内忧外患 眼花缭乱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常常不得志,故而成就“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 B他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且还有自己坚持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C他们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D他有一种“有道则出,无道则隐”的气节,有如身家性命,且还有自己坚守的价值观,故而也就只能常常不得志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背过身后,使得他直走到江湖的迷濛中去了。B他又背过身,直走到江湖的迷濛中去了。C最终官场也接纳了他们,成为统治者中的一员。D他又背过身,江湖的迷濛中他走了进去。20.将下面内容转换为一个长句,要求不改变原意,可以适当改变个别词语。(分)2019年 2 月 5日,根据刘慈欣改编的同名电影流浪地球正式上线。该剧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科学家们发现太阳急速衰老膨胀,短时间内包括地球在内的整个太阳系都将被太阳所吞没。为了自救,人类提出一个名为“流浪地球”的大胆计划,即倾全球之力在地球表面建造上万座发动机和转向发动机,推动地球离开太阳系,用 2500 年的时间奔往另外一个栖息之地。21.下面是某校选取校级三好学生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个字。(6 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8 答:_ 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1919年 5 月 4日,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爆发。1939年,五四运动 20周年,青年以抗日救国为已任,在中国革命和民族解放斗争中起到先锋作用。1959年,五四运动 40周年,广大青年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1979年,五四运动 60周年,广大青年站在改革开放的前列,锐意进取,大胆开拓。1999年,五四运动 80周年,“中国青年科技论坛”举办,广大青年开展科技创新。2019年,五四运动 100周年 五四运动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以时代的精神和感召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鼓励着中国一代又一代青年,成为推动青年运动发展的不竭之源。正值五四运动 100 周年之际,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据此写篇文章。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字。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9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