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高考重庆文综(历史)卷含答案.doc
下载文档

ID:2832909

大小:1.38MB

页数:21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5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2020 年高 重庆 历史 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Ⅱ卷) 文综历史试题 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图7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图8 五台山佛光寺 A.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26.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27.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官营手工业的地位遭到削弱 28.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9所示。 图9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图9可知,当时 A.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30.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31.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32.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 B.僭主政治 C.罗马共和政体 D.寡头政治 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34.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35.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照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清)《永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15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12所示: 图12 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9分) 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7分) 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7分) 参考答案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C C D A B D B A A B C 41.(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 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 (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 意义:有效治理了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没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制度优势。 42.答案略 43.降低开发设计难度,利用被仿景点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并配套开发其他旅游项目,创造经济效益,提高投资回报率;风景能够复制,而历史和文化却不能够复制,翻版景点没有“灵魂”,难以实现长期效益;仿建景点耗资较大、引入外来文化等也会对当地旅游资源和原生文化的保护构成损害。 44.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 45.(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46.(1)扩展到全球,成立众多反战组织;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结合;转向反法西斯;采取直接反战行动。 (2)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 作用: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 47.(1)培养科学人才;推动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发展;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 (2)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 解析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 A. 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 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C. 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 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百姓‘三百里皆观’”“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角抵表演雅俗共赏,受到不同阶层的欣赏,说明角抵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B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时期不同阶层的人都欣赏角抵表演,没有强调对川剧艺术发展的促进作用,A项错误;根据材料“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可知,角抵表演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但不能完整体现材料内容,C项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角抵表演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没有体现其渊源,无法得出源于民间劳动技能的结论,D项错误。 2.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五台山佛光寺 A.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 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 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等信息可知,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为其发现实物“佛光寺”提供了重要的史料,说明此类壁画可与文化遗存互证,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的壁画应源于现实中的实物,而不是源于艺术想象,A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能够为发现其实物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一定程度上能够还原历史真实,但不能表述为“完整”,B项错误;材料所述壁画对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不是来自于学者的发掘,D项错误。 3.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 A. 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 B. 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 C. 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 D. 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 【答案】C 【解析】 【详解】宋朝初年科举考试中,省试主考官李昉徇私一案被告发后,皇帝主持的殿试成为常制,这体现出宋朝科举制的考试录取程序渐趋完善,C项正确;在隋朝创立科举制时已经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A项错误;确立“省试考试权威”与“皇帝出题”的“殿试成为常制”不符,B项错误;“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与材料主题不符,D项错误。 4.明代官营手工业实行工匠制度,生产官府所需物资。明中叶后,官府往往直接向匠户征收银两而不征用其生产的产品,此现象持续增多。这反映了 A. 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 B. 雇佣劳动成为主要用工方式 C. 民营手工业发展受挫 D. 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 【答案】D 【解析】 【详解】明代官府所需物资由最初让官营手工业的工匠生产,到明朝中后期直接向匠户征银,(到市场购买),这种现象持续增多,反映出官营手工业地位遭到削弱,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白银已取代其他货币",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用工方式”的变化,B项错误;政府用征收银两代替匠户生产产品,纳银代役为民营手工业发展提供了时间、劳动力和市场等条件,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反映出明代民营手工业发展逐渐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项错误。故选D。 5.1894~1914年,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有所增加,各行业所占比例如图所示。 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中各行业所占比例 据图可知,当时 A. 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 B. 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由逆差转向了顺差 C. 国际资本垄断日益趋于和缓 D. 民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在华投资多偏向运输业,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随着各主要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过渡,它们都加紧了殖民地的争夺,通过投资运输业能够有效的扩大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攫取更多的侵略权益,因此运输业成为列强扩大权益的重要途径,A项正确;外国在华投资和所占比例情况不能说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对外贸易从逆差转向“顺差”,B项错误;一战前,国际资本竞争激烈,并非趋于“和缓”,C项错误;仅从“外国在华企业投资总额增加”及其在各行业中所占比例变化,不能得出“中国民族资本的市场竞争能力有所提高”的结论,D项错误。 6.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由此,中国共产党 A.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 C. 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 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员”,使中共从合法转向“秘密”斗争,说明此时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之时,面对国民政府从“革命的政权机关”转变成“反动执行机关”、“军阀的工具”,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B项正确;八七会议前后,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心仍然在城市中,此时尚未阐明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A项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的是右倾机会主义而非“左倾”错误,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现象与工农红军“战略转移”的背景不符,D项错误。 7.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长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延长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 单位:% 工人 贫农 中农 富农 商人 知识分子 地主 4 65 25 1 1 2 2 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 A. 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 B. 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 C. 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揭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这一时期显然中日民族矛盾成为整个中国的主要矛盾。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37陕甘宁边区进行民主选举”、“工人、贫农、中农、富农、商人及知识分子均占有一定的比例”可知这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为了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提出是在1943年,A排除;B说法不符合史实,陕甘宁边区的民主选举对富农、商人和知识分子的照顾主要是为抗日战争服务,并不影响政权的性质,排除;民族资产阶级显然没有参与其中,因此各阶级参加的说法错误,C排除;故选D。 8.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 A. 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 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C.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 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 【答案】B 【解析】 【详解】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一大的时代背景和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B正确;国企改革是在1984年开始的,核心是增强企业活力,A排除;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排除;材料侧重的是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D排除。故选B。 9.有学者认为:“在政体形式这个关键问题上,只有完全的一致,或者多数派强大到近乎全体一致的程度,即使那些不完全赞同的人也必须尊重这种政体,才能让政治激情不至于造成流血,同时让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地平和批评。”这一论述可以用于说明 A. 雅典民主政治 B. 僭主政治 C. 罗马共和政体 D. 寡头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少数服从多数,通过公民大会、陶片放逐法等,充分而自如地批评“国家所有权威部门”,但同时容易在意见不一的情况下,出现权力的滥用和误用,造成流血和冲突,是多数人的暴政,A项正确;通过非法手段获得统治权力的僭主政治,实行少贵族集体专政的罗马共和政体和少数人执政的寡头政治,都不是民主政治,不会出现“国家所有权威部门受到人们充分而自如的平和批评”这一现象,BCD三项错误。故选A。 10.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 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 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世纪中叶”、“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以判断出是西尔维乌斯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A正确;启蒙运动发生时间是17、18世纪,B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未涉及信仰对教育的作用,C排除;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的主张,D排除。故选A。 11.19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德国 A. 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 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 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 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其中皇帝是国家的中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当帝国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意见相左时,俾斯麦被迫辞职,此事件反映的是皇帝个人权力的强大,B正确;德意志帝国议会受到政府控制,且材料未涉及议会对政府的监督,A排除;俾斯麦和威廉二世在对外政策虽然不一致,但是这仅是材料的表象,材料强调的是皇帝个人权力过大,C排除;德意志帝国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因此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的说法错误,D排除。故选B。 12.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 A. 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 B.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C. 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 D. 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差异,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同盟走向了敌对,形成了战后两极对峙的格局。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可以判断出美苏两国在战后对抗的格局下又存在交流,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双方之间的交流协议,并非是单纯的美国一方,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美苏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B排除;D说法明显不符合美苏之间对抗的史实,排除。故选C。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5—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永定河属海河水系,清初“水患频仍”。康照三十七年(1698年),直隶巡抚主持冶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竣工后,康熙皇帝赐名“永定河”,下旨:“永定河工,照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清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有近2 000名河兵常年修守。改名永定河后的40年内,下游漫溢、决口达20次。清中期以后,在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 ——据(清)《永定河续志》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1951年,开始在永定河上修建官厅水库,这是海河流域第一座大型水库。1957年,《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其方针任务是:防止华北洪涝灾害,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工业城市给水。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海河流域各地分别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根治海河”前期,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经不懈治理,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 ——据《海河志》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治理永定河的措施及其效果。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海河的特点及其意义。 【答案】(1)措施:设立专门机构;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改修河道,筑堤束水;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 (2)特点: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群众广泛支持、参与;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地区间的团结合作;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意义:有效治理了水患;推动了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为现代化建没创造了有利条件;体现了制度优势。 【解析】 【详解】(1)措施:根据“廷设立永定河道,总理永定河事务”得出设立专门机构;根据“熙黄河岁修、抢修之例办理”可知建立岁修、抢修制度;根据“直隶巡抚主持治河,改行河道,并在两岸筑堤防系统”得出该修河道,筑堤束水;根据“永定河修建17处减水坝,各减水坝下均开挖有减水引河”得出修减水坝和减水引河。效果:根据“一段时期内不再洪水泛滥,但河道淤积严重,到清末已成‘墙上筑夹墙行水’的形势”可知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未根治水患。 (2)特点:根据“中央在大江大河治理中把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得出将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根据“每年用在水利建设上的劳动力达百万以上,骨干工程在用工与治理顺序上实现了各省市的团结协作”得出群众广泛支持、参与,地区将团结合作;根据;根据“《海河流域规划》编制完成”、“在工程实施中采取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得出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制定了正确的;根据“海河流域的洪涝等自然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得出水利工程功能更广泛。意义:综合材料二内容可知,新中国成立后对海河的治理,有效的治理了水患,从而推动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在治理海河的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我国的制度优势。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欧洲联盟的结构列为三大支柱,如图所示: 图 欧洲联盟的神殿式结构 ——摘自(法)法布里斯•拉哈《欧洲一体化史(1945—2004)》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列支柱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答案】参考示例(官方无标准答案) 列举三点:“关税同盟与统一市场”、“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 论题:欧洲一体化进程需要多方位多领域的合作。论述:欧盟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一的合作。欧洲需要统一的市场,需要实商品、资本与劳务等方面的自由流通,因此在加强在关税领域的合作,以减少贸易壁垒。在对外政策上欧盟各国也要达成一致,以一个统一的集体保持统一的立场,为欧盟经济的发展创造外部的空间与市场。在司法等领域的合作则可以协调欧盟各国间涉及的经济纠纷,为其经济合作提供法律与司法保证。结论:因此欧洲一体化要进一步加快,必须深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为其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解析】 【详解】材料的主旨信息是欧盟的三大支柱,即欧共体、欧洲的外交与安全、欧洲的司法与内务。要求是各选择其中一点,并分析三者的联系,比如选择“关税同盟与统一市场”、“合作、共同立场和措施”、“司法机构的民事与刑事合作”这三个点。联系之处则可结合所学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加强合作的角度进行分析。如欧洲一体化进程中要加强关税与贸易方面的合作,实现商品、资本、劳务等方面的自由流通,建立统一的欧洲市场。这就需要欧盟国家坚持合作的理念,对外统一立场和统一措施,才能保证欧洲的整体利益。而在司法领域的合作有为欧洲的合作提供了法律保证。选择其它联系点亦可,言之有理即可。 (二)选考题:共15分。请考生从3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实行将兵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王安石将兵法改革。 【答案】(1)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解析】 【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变法中的将兵法旨在改变当时北宋军队战斗力低下的情况,因此他实行将兵法的背景是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根据“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还可知当时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军队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 (2)根据“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王安石的改革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从而缓解了财政压力。但王安石的变革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反战和平运动兴起于19世纪,在美国、英国、法国相继成立了反战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参加反战和平运动的有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不同社会阶层的人们,如“国际妇女争取和平与自由联盟”的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1927年,反帝大同盟成立,致力于领导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斗争,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爱因斯坦、宋庆龄等被选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该组织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联合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 ——摘编自熊伟民《和平之声——20世纪反战反核运动》 (1)根据材料,概述反战和平运动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掀起高潮的主要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的原因及作用。 【答案】(1)扩展到全球,成立众多反战组织;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结合;转向反法西斯;采取直接反战行动。 (2)原因:一战的惨痛教训,法西斯对外侵略的威胁,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作用:广泛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 【解析】 【详解】(1)根据“成员遍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可知扩展到全球;根据“反帝大联盟成立”、“由共产党人在内的政界人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可知成立了众多反战组织;根据“支持民族自决和人民独立”、“与国际反法西斯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可知与反帝、支持民族独立相结合,转向反法西斯。根据“支援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人民的抗战”可知采取直接反战行动。 (2)原因:根据“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反战和平运动进一步发展”可知与一战的惨痛教训有关;根据“与国际反法西斯组成国际反战反法西斯联盟”可知面临法西斯侵略的威胁;根据“1936年召开的世界和平大会呼吁反对日、意、德法西斯的侵略”可知由反战和平组织的推动等。作用: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反战和平运动掀起高潮起到了传播和平反战呼声,动员人们与法西斯势力进行斗争的作用。 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竺可桢(1890~1974),中国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1918年,他怀抱“科学救国”理想从美国回到中国。1920年,他与柳诒徽共同主持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史地学部,培养了胡焕庸等一批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1927年,筹建中央气象研究所,后出任所长。抗战前夕,中央气象研究所在各省设置40多个气象站和100多个雨量站,出版了中国气象资料,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他认为“学理之研究重于物质之享受”,于艰难环境中苦心创业。新中国成立后,竺可桢亲自主持和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自然区划、历次地理学规划等工作。根据国家需要,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西南南水北调地区以及黑龙江等省、区的考察,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 ——据《竺可桢全集》等 (1)根据材料,概括竺可桢对中国科学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竺可桢取得成就的原因。 【答案】(1)培养科学人才;推动中国气象学、地理学的发展;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 (2)献身于科学的精神,爱国精神;治学严谨,强调科学实践;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 【解析】 【详解】(1)贡献:根据“培养了胡焕庸等……”可得出培养了科学人才;根据“为我国的气象学奠定了基础”可得出推动中国气象、地理学的发展;根据“亲自主持和筹建……”可得出筹建和主持多个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项目;根据“他又组织了西北沙漠……为国家建设提供了参考数据”可得出将科学成就应用于国家建设。 (2)根据“他怀抱科学救国……”可得出献身科学、爱国主义;根据“领导或指导了我国地理的综合考察……”得出治学严谨,强调科学的实践;再结合所学可得出国家的支持和建设的需要。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