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2 第二单元(B卷提升篇)( 解析版).doc
下载文档

ID:2804235

大小:553KB

页数:17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3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02 第二单元B卷提升篇 解析版 第二 单元 提升 解析
更多资料添加微信号:DEM2008 淘宝搜索店铺:优尖升教育 网址: 【专题02】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第二单元同步检测卷(B卷提升篇)(解析版) (全卷共四个大题,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知识积累(第1~6题每题2分;第7题8分,共2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孕育(yùn) 劫难(jié) 连翘(qiáo) 山麓(lù) B.稀疏(sū) 粗糙(cāo) 膨胀(pénɡ) 丧失(sànɡ) C.农谚(yàn) 腐蚀(shí) 深渊(yuān) 缄默(jiān) D.褶皱(zhě) 鸟臀(tún) 狩猎(shòu) 喧嚷(xuān)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B项注音有误,“稀疏”的“疏”应该读作“shū”。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物体震动 无动于衰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B.难逃扼运 在劫难逃 海枯石烂 五彩斑斓 C.束手无策 如法炮制 难以置信 戛然而止 D.天衣无缝 消声匿迹 气息奄奄 变化多端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A项“无动于衰”写作“无动于衷”;B项“难逃扼运”写作“难逃厄运”;D项“消声匿迹”写作“销声匿迹”。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7年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马龙以目空一切的气势击败所有对手,夺得冠军。 B.看起来这几个骗子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还是被警察识破了他们的骗局。 C.如果我们再不注意保护动物,过不了多久,好多动物就会像恐龙一样销声匿迹。 D.这对热恋中的情侣一起发誓:即使海枯石烂也永不变心。 【答案】A 【解析】A.“目空一切”是贬义词,用于世乒赛冠军马龙身上属于褒贬误用。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菲律宾单方面提交南海国际仲裁案,不是为了解决争端,而是妄图否定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 B.能否真正做到精准扶贫,是农村贫困户受益的根本保证。 C.通过开展高雅音乐进校园,粤剧进校园等活动,我市师生文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D.《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走近、了解、研究古诗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B项有语病,两面对一面,应删去“能否”。 5.将下列句子重新排序,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气候变化在全球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②也有不少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对飓风、暖流、风暴、洪水及干旱等极端天气现象的作用被远远夸大了。 ③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把今年冬天的极端天气归咎于全球变暖。 ④这些人认为,气候是复杂的地球整体变化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人类活动对其影响究竟能起到多大程度的作用尚无明确证据。 ⑤因为早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就出现过导致冰川大规模融化的全球变暖,而近年的气温上升很可能只是地球正常的周期性气候气变化的一个阶段。 A.①②④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①③⑤②④ D.①③⑤④② 【答案】B 【解析】排列这几个句子的顺序,要首先阅读这些句子,明确这个语段是围绕气候变化的争论展开的,所以①是中心句,做首句。然后看到③句“归咎于全球变暖”,②④⑤句都是有关气候变暖的;所以②④⑤句是联系紧密的几句话;然后看②③⑤句,④中“这些人”指的是认为全球变暖的作用被远远夸大的科学家,因此④前是②,⑤是对科学家看法的解释,所以在②④句后。这段话顺序是:①③②④⑤。 6.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自然的语言》一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 B.《恐龙无处不有》中“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重要地位。 C.《大雁归来》一文中“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一句,写出了大雁的高傲与娇气。 D.《被压扁的沙子》一文,作者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讨恐龙的死因,再一次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答案】C 【解析】C .这一句把大雁比作“客人”,表现出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动词“溅起”“抖掉”用得生动逼真,生动形象地说明大雁归来预示着万物已经摆脱了冬日的严寒,温暖的春天已经来临。 7. 根据提示填空。(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字、漏字、错别字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 (1)《饮酒》(其五)中,陶渊明借鸟儿结伴而归寄托自己归返自然的人生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雁门太守行》中,李贺写我军严阵以待,阳光照在铠甲上,一片金光闪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王湾乘船来到北固山,在《次北固山下》中用“ , ”的诗句,描绘了残夜将尽,旭日从海中孕育而出的壮景; (4)杜牧夜泊秦淮河,触景生情,在《泊秦淮》中写下了“ , ”的诗句,表面斥责歌女,实际讽刺了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 (5)“东”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方位。请写出古诗词中含有“东”字的连续两句: , 。 【答案】(1)飞鸟相与还 (2)甲光向日金鳞开 (3)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4)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5)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成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 二、口语交际与语文综合运用(第8~11题,共10分) (一)语文综合运用(5分) 8.支付宝是一种网上支付工具,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下图所示的支付宝交易流程。(2分) 【答案】交易开始之后,买家将钱汇给支付宝,然后支付宝通知卖家发货,卖家发货且买家收货并通知支付宝之后,支付宝将钱付给卖家,此次交易成功。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弄清题目要求,然后结合要求审懂图意,最后用通顺的语句表达出图意。该流程图应该从左到右进行描述,注意顺着箭头的指向依次说明,注意表述要有逻辑顺序,语言简洁,条理清楚即可。从流程图上可知,首先是交易开始之后,买家汇款到支付宝,支付宝通知卖家发货,卖家发货到买家,买家收货并通知支付宝,支付宝付款给卖家,交易成功。这样支付宝交易流程的圆满完成。 9.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善待自然,我们生活的家园将会更加美好,漠视自然,人类将会遭到大自然无情的报复。新华中学八(2)班拟开展以“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3分) (1)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要求: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 (1分) (2)下图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请语意简明地写出该标志的构图要素,并任选一个要素说说它的寓意。(2分) 【答案】(1)示例: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美好家园 (2)构图要素: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英文字母ZHB。寓意示例:①橄榄枝代表和平、安宁,又代表植物和生态环境。②地球、太阳、山、水是全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人们要共同保护它。③“山”“水”二字借用中国象形文字并使之图案化,具有中国特色。④英文字母ZHB为“中国环境保护”的缩写,表明是中国环境保护的标志。 【解析】(1)要求学生把握标语的简洁易懂、琅琅上口、新颖独特以及主题突出的特征,言之有理即可。标语要求符合场所的特点和主题,语言要精炼生动,铿锵有力,有鼓动性。此题主题为“善待自然,保护环境”,使用比喻或对偶的修辞手法。如:示例: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美好家园。(2)认真分析图上的内容,包括构图要素,颜色、线条、文字等,并选择其中一个要素结合实际经验理解其象征意义。构图要素:地球、太阳、山、水、橄榄枝以及英文字母ZHB;然后根据构图要素写出寓意即可。 (二)名著阅读(3分) 10.阅读下面《红星照耀中国》节选,回答问题。 “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并且说可以信任你会如实报道。”他说,“我们知道这些就够了。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是没有关系的。任何一个新闻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不许新闻记者到苏区来的,不是我们,是国民党。你见到什么,都可以报道,我们要给你一切帮助来考察苏区。” 给我这样自由活动的诚意,我是有一点惊奇和怀疑的。我原来以为即使允许我到苏区去旅行,对于拍照、搜集材料或访问谈话等总会对我加以一定的限制的。他的话听起来太理想了,总归有什么地方会出毛病的…… (1)以上材料选自《红星照耀中国》,其中的“他”是______________(填人名)。(1分) (2)材料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惊奇和怀疑?结合原著内容,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案】(1)周恩来 (2) 示例:因为当时国共两党之间局势紧张,斯诺在此前从未正面接触过共产党。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但是,当斯诺以记者的身份来到红区,他获得了红军的欢迎和可以自由活动的诚意,这是他之前从未想到过的,因而会感到惊奇和怀疑。 【解析】(1)这段文字是斯诺在延安遇到周恩来时,周恩来用英语对斯诺说的话,原文内容是“我叫周恩来,我接到报告,说你是一个可靠的新闻记者。你不是共产主义者,这对于我们没有关系。任何一个记者要来苏区访问,我们都欢迎”,所以“他”是周恩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斯诺在来到延安之前,国民党的宣传给了斯诺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国民党宣传九年来诬蔑共产党人是什么“无知土匪”“强盗”。斯诺以为红军是神秘而难以沟通的,红区是危险的。阅读文段可知,原来“我”一直认为来苏区采访会受到各种约束和限制。周恩来的话让“我”感到非常意外,他对“我”的到来非常欢迎,而且始予了很多采访、报道的自由,这让“我”没有想到,也不敢相信所以会产生“一点惊奇和怀疑”。 (三)汉字书写(2分) 11.下面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 赏重峦叠障美景,赞巧妙绝论匠心。 【答案】“障”为“嶂”;“论”为“伦”。 【详解】重峦叠障——重峦叠嶂,指重重叠叠的山峰。巧妙绝论——巧妙绝伦,指精巧奇妙到了极点,在同类事物中没有能与之相比的。要求书写工整,笔画清楚,结构匀称。 三、阅读理解(第12~26题,共40分) (一)阅读下面这首,完成12~13题。(每小题2分,共4分)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2.“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2分) 13.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12.“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 13.表达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与失望,对美好生活、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解析】12.本题考查了学生炼字的能力。做此题首先要了解古诗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关键字做出赏析,赏析时要把字放在语言环境中,“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意思是天上云海茫茫,晨雾蒙蒙笼罩着云涛。仰望天空,天上的银河似乎在转动一般,无数的舟船在风浪中飞舞前进。本句运用“接”、“连”两个动词,巧妙地将“天”“云涛”“晓雾”自然地组合成波澜壮阔的画面,写出了动感和气势,描绘出一幅瑰丽雄奇,辽阔壮美,浑茫无际的海天一色图。 13.本题考查学生体会诗人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学生首先要理解诗歌大意,然后根据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判断诗人的情感。词的上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是词人描写的梦境;“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与“学诗谩有惊人句”相连,是词人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一个“谩”字,流露出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词人现实中知音难遇,欲诉无门,唯有通过这种幻想的形式,才能尽情地抒发胸中的愤懑。“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运用典故,表现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反映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4~17题。(12分)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救凌②上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③犯禁:触犯禁令。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环而攻之而不胜 (2)委而去之 (3)亲戚畔之 (4)故治国常富 1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1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 ____________(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但两文论述的角度有不同,甲文强调要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3分) 1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3分) 【答案】 14.(1)围 (2)放弃 (3)通“叛”,背叛 (4)所以,因此 15.(1)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2)因此,善于主持(或治理)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 16.治国之道 得道或“人和” 富民 17.不一样。甲文中的“道”指统治者施行的“仁政”(取得战争胜利),乙文中的“道”指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途径。 【解析】14.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1)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环:围。 (2)守城者弃城而逃走。委:放弃。 (3)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畔:通“叛”,背叛。 (4)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故:因此,所以。 15.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重点词语:固,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以,凭、靠;威,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2)句中的重点词语,是以,因此;必,一定;富民,使人民富裕。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提取。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通过对句意的疏通来概括作答。根据甲文语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乙文语句“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可知,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以民为本,但甲文是从得道或施仁政的角度,乙文是从富民的角度来论述的。 17.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理解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来理解两个“道”的含义。两篇文章中的“道”是不一样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意思是: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可知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意思是: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可知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参考译文: 甲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乙 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敬皇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8~21题。(10分) 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 杨 阳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曾在他的巨著《论法的精神》中讨论了法律与气候的关系。他注意到,人们因为气候的不同会导致明显的性格差异:在寒冷的国家,人们对快乐不够敏感;在温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敏感性就要强些;在炎热的国家,人们对快乐极为敏感。气候是用纬度来区分的,不过因此也意味着人们可以用感觉的敏感程度对它加以区分。如果你曾经在英国和意大利观看过一些歌剧,虽然剧本相同,演员亦相同,但你会发现,同样的音乐在两个国家却产生了极不相同的效果。一个国家的观众显得很冷淡,而另一个国家的观众则非常激动,令人难以置信。 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 有研究表明,人的性格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当地气候对性格的影响。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为了躲避酷暑,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所以性格不受拘束,脾气也相对暴躁一些。而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室外活动较少,需要长时间在封闭的空间与人朝夕相处,因此养成了较强的情绪控制能力。生活在北极圈内的因纽特人,被称为世界上“永不发怒的人”。俄罗斯的冬天漫长而寒冷,人们习惯于穿着厚重的冬季服装,所以他们的动作迟缓,不随意,性格上常常也呈现坚毅的特点。而江南水乡气候湿润,风景秀丽,往往使人们对周围事物很敏感,所以江南水乡人民大多多愁善感,机智敏捷。在山区长大的人,则因为人烟稀少,开门见山,天气多变,逐渐养成了说话声音洪亮,商量事情爽快,为人诚实的性格。策马奔驰在广阔草原上的牧民,经常面对飞沙走石的恶劣气候,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而在大城市,高楼大厦林立,活动空间狭小独立,空气质量欠佳,憋闷的城市气候最容易让人养成孤僻的性格。 ① 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遇到阴雨天时情绪低落,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会心情舒畅。现代医疗气象研究者对此做出了科学的解释: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这样,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就相对降低,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偷懒”,变得不怎么活跃,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法国曾经发生过因阴雨连绵的天气迟迟没有停止,而导致很多人患上抑郁症的事情。针对这些抑郁症患者发病的原因,法国当地的很多治疗机构创造性地采用人造阳光治疗法,这种用光照来治疗那些急于想看到阳光的病人的方法,疗效十分显著。 ② 夏季炎热,不少人的脾气也变得“一点就着”。在心理学领域,一个有趣的研究话题就是高温为什么会让人的脾气变差。最早的证据来自犯罪领域,许多司法报告发现,犯罪(尤其是暴力犯罪)的发生率在夏天上升,特别是在气温较高时。科学家认为,这可能也与人体对热度的生理反应有关。气温升高会导致人体心跳加快、睾酮水平增高以及其他一些代谢反应,它们会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该神经系统负责战斗或逃跑反应,因此人们更有可能发生冲突。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减) 18. 本文以“气候能够影响人的性格吗?”为题,有何好处?(2分) 19.请为文中画横线的①②处拟写恰当的小标题,不超过10个字。(2分) 20.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阴雨天气之所以影响人的情绪健康,主要是因为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 21.有同学认为“人的性格与成长环境有关”部分举的例子过多,有啰唆之嫌。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案】18.运用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 19.示例:①下雨天人们情绪低落 ②高温让人容易发怒 20.不能删去。“主要”起限制作用,表明“阴雨天气下光线较弱,人体分泌的松果体激素较多是影响人的情绪健康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删去后与原义不符。 21.不啰唆。连续举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区的多个事例,更加有力地说明了“人的性格形成与他的成长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其中就包括当地气候对性格的影响”。 【解析】18.考查标题的作用。一般来说,在内容上,有点明说明对象,交代对象的xx特征揭示说明内容的作用。在表达上,运用了xx方法,形象生动说明了xx事物xx特点,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还有一些特殊情况:如开头如果是设问句,设置悬念,引人思考,引出说明对象或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若引用古诗文往往增添文学色彩等。本题从内容和使用设问修辞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19.考查对说明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在认真阅读文本内容,针对语段所写的内容进行概括的基础上,用简练的语言来拟写。要注意上下文中的过渡句、每段的中心句、关键词等,标题语言力求简洁、生动、新颖。(1)可结合“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遇到阴雨天时情绪低落,而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会心情舒畅”这句话来拟写。(2)“夏季炎热,不少人的脾气也变得‘一点就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