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七律·长征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识记“律、崖、渡、索”4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教具准备《长征》朗诵录音、电视剧《长征》片段。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分钟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2】同学们,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冲过四道封锁线,翻过逶迤的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越岷山,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壮举。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课件3】(长征行军图片。播放诗歌朗诵录音)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4、6、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你们会用什么?(难)(板书: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深情):七律·长征(缓慢):七律·长征了解历史,导入新课,使学生先进入学习氛围,能够更有激情地进入到学习中去。了解七律,建立知识结构。新课教学()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分钟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课件4】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