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社区工程可行性报告.doc
下载文档

ID:2773437

大小:672.50KB

页数:116页

格式:DOC

时间:2024-01-02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数字 社区 工程 可行性报告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项目的提出 ㈠项目由来 本项目最早由xx公司在1995年开始策划,经过了市场调研、项目策划、技术准备、资金筹措等初步形成了该项目基本框架。在此基础上,北京大学数字地球工作室补充了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社区和WebGIS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进一步的策划和技术准备,并正式提出本项目。为了确保资金的落实,本项目除了xx公司承担投资外,还联合深圳赛格集团公司等进行投资(详见附件1~6)。 ㈡项目单位概况 xx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于一九九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0万元。是一家专门经营网络及其相关商品,并提供相关的咨询、培训、传播及交易服务的高科技开发公司。据邓白氏国际信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十日编制的资信报告显示,xx公司评估级别为1A3;其风险等级为RI1级,风险水平明显低于平均风险水平0.5%(详见附件8)。 “北京大学数字地球工作室”将承担本项目工程的具体规划、设计和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北京大学数字地球工作室”(英文CyberGIS Studio)是由北京大学批准,北京大学多个系所(遥感与GIS研究所,计算机系,中国持续发展中心,信息中心,城市与环境系等)联合成立的研究开发机构,现有高级研发人员二十多名。此机构是国家"九五"重点攻关项目“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关键技术研究”的主要承担者和组织者。其研究课题围绕数字地球的理论、技术、方法和软件展开,属于国际前沿热点课题。“数字地球”作为一个前沿项目,CyberGIS Studio正组织海内外信息与地学界华人专家申请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课题。CyberGIS Studio的负责人正是这一重大课题申请的发起人与倡导者。CyberGIS Studio的高级技术专家,具有大型信息工程开发和组织实施的丰富经验,曾多次主持大型信息工程项目,如湖南省邮电网管系统研发(其产品LITMNS网管系统被邮电部确定为三个全国推广产品之一)、云南省公众多媒体通信网工程(169)、安全监控保障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监控系统(Odetics公司美国项目)等等。 二、项目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㈠必要性和意义 当前,信息与知识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知识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推动力。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交通、信息、经济、环境、科技和竞争等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传统的、局限的地缘概念正在被虚拟的无国界的IT技术扩张所忽略,一个基于网络概念的“数字地球”正在形成。“数字地球”是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合体现,是新一代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全球性的城市化进程依然在推进,同时城市化社会正在向城市型社会转变,可持续城市和可持续社区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数字城市”和“数字社区”将随着全球一体化、网络化、信息化而产生,是“数字地球”的骨干节点和具体体现,是面向知识经济和全球化时代的可持续人居环境和创新环境的基础内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爆炸性发展,正在改变着人类的工作、生活、通信、娱乐和思维的基本方式,出现了“数字家庭”,人类将实现“数字化生存”。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信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支柱产业,数字经济、网络经济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本项目正是顺应信息化、全球化的总趋势,遵循知识经济的时代要求以及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地球”等全球发展战略要求,瞄准信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定位于为城市建设、社区建设和家庭消费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的服务和应用。因此,建设“数字社区”系统工程是十分必要的。 本项目将实现宽频高速的数字网络信息和服务通达社区家庭和用户,将为中国信息网络建设的“最后一公里”的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本项目将为当代人的“数字化生存”构建现实的生存环境(空间),让“知本家”、资本家和不断壮大的中产阶层抢先享受“数字家庭”生活并逐步普及到普罗大众,为“数字社区”、“数字城市”乃至“数字地球”的建设提供实践模式,为社区乃至城市的创新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将极大推动信息技术进入社区和家庭,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因此,本项目具有巨大的意义。 ㈡目标和任务 建立“中国老百姓的网络”是本项目建设和经营理念的基本出发点。本着贴近用户的原则,本项目以社区数字化信息网络服务中心为突破点,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数字社区”和“数字家庭”信息服务平台,让老百姓能以最少的费用享受高质量的信息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上网和享受“数字化生存”。 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基于宽带多媒体通信网络的“数字社区”或“数字城市”信息服务平台,基于空间多媒体数据库,为社区用户提供智能信息导航、VOD多媒体信息服务、WebGIS服务和电子商务等服务和应用,旨在探索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从“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到“数字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模式,探索实现中国式的电子商务和社区服务,同时实现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实现服务增值和利益回报,促进产业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最终追求社区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㈢建设内容 本项目的建设内容归纳起来是:建设基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的 “三网合一”的社区网络基础设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电子商务支撑系统(应用平台、认证中心、支付结算中心)、商品配送与物流调控体系,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运行管理机构、人才资源开发与知识创新体系等,并建设面向社区服务、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应用系统。 本项目可分解为社区“三网合一”工程、“数字社区”应用与服务平台、“数字家庭” 应用与服务平台、电子地图数据库、WebGIS服务与应用等一系列项目。作为本项目的配套支撑环境,还可涉及到第三方机构或政府建设的认证中心、支付网关或支付结算中心、商品配送中心、相关法规与标准等项目。 ㈣总体思路 本项目建设从总体上遵循以下思路: (1)按照从“数字家庭”、“数字社区”、“数字城市”、“数字中国”到“数字地球”的工程技术实现思路,以“数字社区”为入手点和突破口。 (2)按照“平台集成、技术集成、信息集成、应用集成”的工程化思路,重点定位在信息资源、服务和应用。 (3)按照“业务策划与设计、技术方案与实施、市场定位与运作相结合”的企业化项目运营模式和思路来规划、设计、实施、运营和管理。 (4)本项目核心业务定位于信息内容服务(ICP)和应用服务(ASP),以“三合一”网络和空间数据库为基础,以社区服务和应用为核心。 (5)以WebGIS和电子商务为核心来组织、集成和提供服务和应用。 (6)技术创新和商业运行模式创新是项目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核心推动力、竞争立足点和利润增长点。 三、项目条件及可行性 ㈠机构机制条件与管理可行性 本项目是以“官助民办”的模式开展的项目,既获得了国家计委等政府部门的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同时又有民办企业的灵活机制。项目采用业主负责制,产权清晰,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具备的良好的创新机制和可操作性。 ㈡技术条件和可行性 本项目所涉及的“数字地球”关键技术(如宽带IP网络、海量存储、WebGIS、遥感、GPS以及可视化技术等)在九十年代已经取得飞速发展,在限定区域(社区或城市)内实施示范工程已经有了现实的可行性。电子商务从技术角度看是成熟的,问题主要在于业务操作和法律法规方面。信息家电、智能楼宇、智能化小区等技术也是成熟的,为“数字社区”提供了技术支撑。 本项目的总体技术方案,符合“数字地球”、电子商务等的发展方向,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结合,技术思路是可行的。 ㈢资金条件和可行性 本次项目总资金3.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为2.83亿元,企业铺底流动动资金510万元。前期资金已经到位,融资渠道畅通,具备良好的资金保障条件。 达产年收入为1.93亿,利润总额4435万元,项目总投资利税率25.58%,内部收益率(全投资)税前28.25%,投资回收期(税前)3.78年,盈亏平衡点56.34%。从投资和效益角度看项目是可行的。 ㈣市场容量大与业务运营可行性 本项目符合信息产业发展趋势,服务对象主要面对收入比较高的社区居民,市场消费容量巨大,市场定位明确。同时,与证券公司合作,采用与证券业务挂钩以及创新的电子商务运作模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㈤政策条件和可行性 本项目符合国家信息产业发展和科研攻关方向,产业方向定位明确,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具备了国家产业发展项目的优势。 ㈥初步具备技术配套环境 随着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和推广建设,中国人民银行组织建设的金融CA中心、国家邮电快递系统参与建设商品配送系统、信息产业部陆续出台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以及企业和科研机构关于电子商务的实践和“数字地球”的研究开发,为本项目提供了很好的外部配套系统和社会环境。 四、可行性结论 综上所述,本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符合信息产业的市场需求,具备了技术、资金、配套环境等条件,在技术、经济、制度、政策等方面是可行的。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市场需求分析 一、项目背景 ㈠信息与知识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从70年代开始,工业化社会向后工业化社会转变,由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社会,向以工业为基础,以“研究开发功能”与“技术服务功能”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服务业”超过了传统的工业。九十年代以来,以网际网络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互联网经济”、“网络经济”、“数字经济”、“虚拟经济”、“新经济”等概念相继出现,成为知识经济的具体模式。经济学家指出,正是知识的运用者和制造者,而不是传统的“资本家”的投资,才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知识经济”的核心原则是:人类创造力的发挥乃经济增长的根本源泉。“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提出了社会制度持续创新的要求,创新是知识经济的核心推动力。 ㈡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发展战略 伴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人类社会取得了高度的繁荣,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都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全球性的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在对传统发展战略的反思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把它放在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发展战略中加以考虑。以《我们共同的未来》和《21世纪议程》为标志,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人类的共识。1996年3月江泽民在中央计划生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以《中国21世纪议程》和“九五”、“十五”发展规划为标志,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的长期发展战略目标。 ㈢信息化推动全球化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在20世纪末,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全球化”从广义上理解是指人类从彼此分隔的多中心时代逐步走向全球性社会的历史变迁过程。全球化进程主要体现在交通全球化、信息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环境全球化、科技全球化和竞争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金融一体化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传统的、局限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军事、地缘文化等概念正在被虚拟的无国界的IT技术扩张所忽略,一个基于网络政治、网络经济、网络军事、网络文化等虚拟概念的一个整体性的地球正在形成。 ㈣“数字地球”将成为新一代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 由全球信息化和IT技术推动的全球化是一种不可抵挡的趋势,全球性的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迫使人们以全球化、整体性的新视点、科学观、新技术手段重新认识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数字地球”是信息化、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综合体现,是新一代的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美国政府机构围绕“数字地球”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其目标旨在通过提供广泛的信息服务和应用,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增加就业机会,确保经济持续增长,使美国在知识与信息资源的占有量上持续领先,保持美国在科技、经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