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 古诗三首【精华版】.pptx
下载文档

ID:2768348

大小:13.36MB

页数:54页

格式:PPTX

时间:2024-01-01

收藏 分享赚钱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汇文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3074922707
精华版 古诗三首【精华版】 古诗
QQ:263900239,古诗三首,9,第一课时,第二课时,语文 四年级 上册,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第一课时,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暮 江 吟,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诗人在江边。,诗人黄昏时分在江边所作的诗。,理解诗题,自由朗读古诗,圈画易错字“暮、吟”。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带着朗读节奏,边读边想象画面。,初读古诗,点击图标,听范读,/,/,/,/,/,/,/,/,尝试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感知诗意,快要落山的太阳的一缕光照射在江面上,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红色。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呀,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光,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巧的弓。,交流古诗大意,诗人描写了傍晚的残阳和江水,江水的特点是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快落山的太阳的光,也指晚霞。,形容未受到残阳照射的江水所呈现的青绿色。,古诗精讲,你如何理解“残阳”一词?,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思考:把“铺”换成“照”或“射”可不可以?,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作者为什么说“半江瑟瑟半江红”?,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因为太阳接近地平线,江面有一半已经照不到阳光,所以半个江面是绿色的,半个江面是红色的。,诗人描写了夜晚的明月和露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可爱,珍珠,农历已进入深秋季节,点出了观赏江景的季节是深秋。,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晶莹透亮的露珠比作珍珠,把新月比作弯弓。,诗的前后两句分别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边看图边填空,相信你一定能很快背诵!,一道()()铺水中,半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似()()似()。,残,阳,瑟,瑟,露,真珠,月,弓,填一填,背一背,暮江吟,傍晚:夕阳西沉、晚霞映江,夜晚: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热爱大自然,结构梳理,暮江吟通过描写、晚霞映江、弯月初升、露珠晶莹几幅景象,抒发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 之情。,喜爱,夕阳西沉,主题概括,暮江吟的作者是(),诗中表现红日西沉时景色的诗句是(),表现新月东升的诗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可怜九月初三夜,白居易,填空。,课堂演练,背诵古诗暮江吟。,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后两首诗题西林壁雪梅。,第二课时,复习导入,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传世。,题 西 林 壁,书写,题写。,西林寺,在今江西庐山脚下。,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理解诗题,/,/,/,/,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注意“横、岭、降”的读音。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初读古诗,点击图标,听范读,尝试结合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感知诗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样子。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交流古诗大意,“岭”和“峰”的区别是什么?,岭:相连的山。特点:坡度和缓,连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古诗精讲,峰:高而尖的山。特点:坡度大,细长高耸,孤立。,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横看成岭,侧看成峰,思考:横看庐山和侧看庐山,有什么不同呢?,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庐山,样子会有变化吗?,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结果会怎样呢?,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结果也不相同。,作者从不同的位置角度观察庐山,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朗读后两句。思考:庐山的真面目是什么呢?,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意: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为何身在庐山,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由于人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诗的后两句蕴含哲理,它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启发呢?,题西林壁,横看成岭 侧看成峰,远近高低姿态不同,角度不同,认识不同,不识庐山面,身在此山中,结构梳理,题西林壁通过描写从不同角度看到庐山不同的姿态来告诉我们,看问题的 得到的。,结果也不同,角度不同,主题概括,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拓展延伸,雪 梅,卢钺出生年月不详。字威节,一作威仲,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代表作品有雪梅,因此也被叫做卢梅坡。,/,/,/,/,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重点强调“骚、输、降”的读音,抓住描写景物的词语,边读边想象画面。,初读课文,点击图标,听范读,尝试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感知诗意,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这可愁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了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下载文档
收起
展开